储能安全新国标将于今年7月正式实施,储能安全标准逐渐完善并趋于严格,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储能安全问题愈发得到行业及各国政府重视,安全性标准将提高,将快速推动储能温控、消防领域发展。
大容量和高倍率的储能系统成为发展趋势
驱动储能温控和消防需求提升
随着工作时间越长、放电倍率增大,锂电池放热速率增加。不同放电倍率下锂电表面的温度变化在充电阶段、静置阶段基本一致,而放电阶段,锂电表面温升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放热速率加快。
当放电倍率增加至1.5C时,放电阶段锂电温度高达40°C,超出最佳温度区间,可能会诱发热失控。
图:锂电池表面温度随放电倍率增大的变化幅度
大容量和高倍率的储能系统成为发展趋势,驱动储能温控和消防需求提升。2021年以来,多项国家、地方政策均鼓励探索建设共享储能,建立“新能源+储能”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
为应对大规模储能进入市场,多省发布了储能参与的调峰调频辅助服务政策。调频要求储能系统具有高倍率,调峰要求储能系统具有大容量,随着调峰调频需求增长,储能系统产热量将不断上升,储能温控和消防行业有望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国标提高储能安全要求
梳理相关标准及政策变化
储能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储能安全政策趋严。随着大容量、高倍率的储能系统成为趋势,储能安全问题逐渐被重视。2014年版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已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储能安全需求,国家标准之外仅有部分企标、团标、地方标准、美标NFPA855、UL9540等作为参考,国内储能安全标准仍需进一步规范。
图:储能安全相关标准
新标准对储能安全标准提出更高要求。国家标准GB/T 42288-2022《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已正式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图:我国储能安全相关政策梳理
我国储能安全标准向全球标准靠拢
储能消防和温控系统重要性增强
随着储能安全标准趋严,储能消防和温控系统的重要程度有望显著增强。相比于国外,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事故发生较少,但是储能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国外政策提到的一些重要规范。
比如AS/NZS 5139要求电池系统安装在特定位置;UL9540A强调了单个电池储能系统单元火灾缓解方法;NFPA 855对于储能系统单元间以及与墙壁的安全距离进行了规定等。
图:海外储能安全相关标准
由于储能电站事故频发,我国储能安全标准向全球标准靠拢,不断完善趋严,储能消防和温控系统的重要程度有望显著增强,将有望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对于储能元件、集成环节及电站EPC全流程品控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一些质量低劣的零部件企业和资质、资本能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被逐渐出清,主流企业的竞争壁垒有望在安全标准趋严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