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内部交易抵消的原因(合并理论知识点解析)

在2018年注会会计教材的第二十七章合并财务报表的第一节,介绍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分别是: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

这三个合并理论的介绍是2017年才进入注会会计的教材的。一般情况下,在考试的时候直接考查该知识点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准确理解这三个理论,对于后续合并报表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有必要认真理解一下这三个理论。

教材首先介绍了母公司理论。这种情况下,合并报表中并进来的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金额是要乘以母公司持股比例的。在对内部交易抵消的时候,需要区分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如果是顺流交易,只需要按母公司股权比例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举个例子。如果是母公司理论,子公司的固定资产是100万,母公司持股比例80%的话,那么在合并报表中反映的子公司的固定资产只有80万,而不是100万。如果母公司将80万的存货卖了100万给子公司,还留存在集团内部,那么抵消(100-80)×80%万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其次教材介绍了实体理论。这种情况下,合并报表中并进来的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金额是不需要乘以母公司持股比例的。同时,合并报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认为是所有者权益。在内部交易抵消的时候,不论是顺流还是逆流,都需要全额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同样是上面的例子。如果是实体理论,子公司的固定资产是100万,母公司持股比例80%的话,那么在合并报表中反映的子公司的固定资产是100万,而不是80万。如果母公司将80万的存货卖了100万给子公司,还留存在集团内部,那么抵消(100-80)万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最后教材介绍了所有权理论。这种理论适用于共同控制的情况,而不是母子公司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各个合营方按照自己享有的份额将合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并入合并报表,也称为比例合并。

目前,在我们国家的合并报表的相关处理,主要依据的是实体理论。对于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不论母公司持有多少股权比例,都是全额纳入合并报表中,不需要再乘以母公司持股比例。但是有一项资产比较特殊,就是商誉。商誉依据的还是母公司理论。合并报表中只反映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不反映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同时,对于内部交易,不论是顺流还是逆流交易,都需要全额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而比例合并以前我们国家也采用了一段时间,但是现在这个也成为历史了。即:现在编制合并报表的一定是母子公司关系,如果是合营方和合营企业,不编制合并报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