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政策,放开了房地产企业的再融资,那么对于政策放开,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对于地产企业再融资的限制,其实最经典的例子是恒大地产,当时想借壳深圳一家地产壳资源上市,导致该企业停牌了一年多,由于当时恒大地产处于顶峰时期,出于政策的限制,急于回归A股上市,为的还是融资,所以欲望非常高。但是政策层面还是没有放开,直接导致该交易终止,但是由于恒大当时持有了多家A股地产上市公司股权,于是资本市场进行了恒大地产借壳上市的概念炒作。通过该事件,足矣见得地产企业上市公司再融资或者地产企业借壳上市,是多么的困难了。
随着今日政策的放开,一方面,我们理解为这是支持地产企业发展的细分政策,另外一方面,由于涉及到了地产企业上市公司,我们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绝对不能仅仅从融资输血角度去分析该事件。我们都知道,上周有两波中字头行情,根源是易会满主席在金融街论坛的讲话,涉及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口号,这被市场解读为整个中字头、国资、央企类上市公司的市值,大概率要面临重估了。回到今天的政策细文,我们发现政策放开的点是围绕地产类上市公司,可以进行兼并重组,同时也可以同时发行股份募集资金,这个资金是可以偿还债务,也可以补充流动资金。那么,直接受益的肯定是那些中字头、央企、国资类持有的地产壳资源,这些企业是上市公司,此前的融资渠道就是发债和银行借款,但是自身经营不善,目前也是很困难,既然政策选择这个点进行松口,不排除围绕壳资源的炒作,要成为资金聚集的重点对象。而这些中字头、央企、国资类上市壳资源估值得到提升后,尤其是通过定向募集降低自身的债务率,摇身一变成了金疙瘩,这对整个中字头市值的重估,会起到最直接的带动和推动作用。
因此,个人认为本次的地产政策放开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估值重估上面,对此,我们需要改变此前的认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了。在选择上,第一个就是地产类壳资源,第二个就是非地产类的中字头、央企、国资类壳,第三种就是那些经营不错的中字头、央企国资类上市公司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