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下自己的身边,可能你会发现,不少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很拼:
工作之时,全力以赴、加班加点,甚至是996的状态;
工作之余,为自己报各种培训班、购买付费课程、阅读听书、学习大咖经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句话激励了不少人,
大家要拼搏,
要积极向上,
迎接各种生活的挑战!
但在现实中,努力得不到回报,或者回报达不到预期的现象却很普遍。
这样的状态,如果我们用理财的思维去看的话,就是——投入产出比低。
什么叫投入产出比?
简单的解释,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投入一些资源(也就是付出的成本),然后产出一些效果(也就是收益),所以:
投入产出比=产出/投入=效果/资源
你也可以在公式之后乘上个100%,变成比率。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比如你投资一只基金,投入了1000元,到你赎回的时候赚了100块,如果不计算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这些的话,你的投入产出比是(1000+100)/1000*100%= 110%;
如果你赎回的时候赚了500元,那么你的投入产出比就是(1000+500)/1000*100%= 150%。
这样来看的话,投入产出比就是越高越好,因为这意味着在投入固定的情况下,得到的收益和产出的效果越大;或者说在产出固定的情况下,投入的成本、资源越小。
“投入产出比”这种思维,兼顾了成本与收益两方面,提供了一种我们对自己所做之事,进行评判与平衡的角度,而不是只看收益、不顾成本的盲目去做,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当然了,有时候每一个人对于投入产出比的高低,评价是不一样的。比如你觉得花500块钱去听一场音乐会,还不如在家里面看音乐会的视频来得实在;但他却觉得,现场的体验就能值回票价。
这种与个人体验或喜好相关的事情,我们今天就不做评价了。我们要说的是,在你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当你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可以怎么用“投入产出比”去思考,做对自己更有利,投入产出比更高的事。
在赚钱上比如开源,增加收入。
说到这个,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找兼职或者副业,就是在工作之余再做另外一份工作。比方说,白天我是一名办公室职员,但是下班后我还有时间,可以去兼职当超市的收银员。
用这种方式赚取收入,本质上来说是在贩卖自己的时间,不仅收入低,而且不具有复制性,或者成长性。
也就是说,你去工作就有收入,不做就没有收入,你的产出本身不能复制。如果是作家写一本书,把书卖出去,那他后续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而超市收银员这份工作几乎也没有成长性,一年前的兼职收入和一年后的兼职收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而且,办公室职员和超市收银员这两份工作之间,可互通的部分也很少。
但如果把副业变成“复业”,那么效果就会不一样了。
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来看一张图,来自《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这本书:
这里的“复业”网络是:
做公司职员的时候,你可以累积工作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作为讲师和写作的素材;
当各种工作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就可以做一些企业的顾问;
而投资和网络交易可以用业余时间完成,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在复业当中,资源是可以通用的,而且各项工作之间没有主次之分,任何一项都有可能异军突起成为主业。甚至可以说,各项工作之间是有增益的,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可以写出不同题材的文章,演讲素材也有很多,也会有更多的公司请你当顾问。
所以,利用有限的时间,积累自己工作经验,去拓展自己的事业网,而不是互不干涉的“点”,未来才会有更多的经济收入,投入产出比才会更高。
在花钱上那在花钱上,又怎么提高投入产出比呢?
首先,就是要做到不浪费,因为浪费本身就是在降低投入产出比。比如,你因为特价而囤积的东西,有些可能并不是你需要的,囤在家里占了不少地方,自己用不上,还常年占着家里那块地方。
要知道,空间也是资源啊,现在房价可不便宜~最后大多数的结果是,用不上就只能处理掉。
还是那句话,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就要先去建立记账的习惯,搞清楚自己的资金流向。而且对于理财小白或月光族来说,一开始一定要记明细账,才能发现自己有哪些支出不合理,可以避免下次再犯,省下不该花的支出。
那省下的钱,该怎么去利用,才能收获更多的回报呢?
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在年轻的时候配置好保险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你可以用现在的一小笔钱,覆盖将来发生疾病或意外时的一大笔支出。
而且,身体越健康、年龄越小,在购买保险的费用会越低。年龄越大,或者身体出现了一些疾病问题的时候,不仅保费很贵,出现“保费倒挂”,甚至还会面临拒保或买不到保险的情况,最终导致投入产出比会很低。所以,购买保险一定要趁早。
除此之外,懂得为自己投资也是一笔投入产出比高的买卖。
很多人会说,省下来的钱投资理财产品呀,可以获取收益,一涨起来那投入产出比可高了!
但是,如果你在收入还不是很高的时候,不应该急着把钱投资在各种所谓“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当中,因为心态不稳求快钱,很大几率会输。这时候,你应该考虑拿出收入的一部分,用来自我投资。
特别是处在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暂时没有什么家庭和经济的压力,有精力也有时间为自己充电,这是提升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最佳时期。
当然,你要带着解决自己哪个方面问题的心态,分出主次轻重,进行选择性学习和提升,还要注重学习的方法。不然只会像我们开头说的那个情况那样,盲目又茫然,没有产出明显的效果。
把握好自己年轻的时光搭建基础,不虚度日子,才能在30多岁、40多岁、50多岁的时候,赚到更多的钱,进一步将自己的资产价值更大化。
总的来说,不管是时间的投入,还是金钱的投入,都是我们投入的资源,是我们在一件事上面的“投资”。我们考虑投入产出比,目的就是看看在现有的投入下,怎么才能放大效果,也就是得到更多的回报。所以,你的投入产出比高低,也是在反映自己的投资能力,是不是一名聪明的“投资者”。
最后
不妨用投入产出比的思维来判断一下
你有做过哪些
投入产出比高or低的事情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