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市场导向战略规划(业务增长战略的三大底层逻辑)

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造就了一大批同样高速增长的企业,国内地域广阔,对很多行业而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不愁没有机会,所以,多年来,很多企业的发展更多是靠大的机会驱动,属于自然增长模式,因为机会很多,所以发展速度和成长速度都很快。

但是,高速增长不可能永远持续,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调整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的增长方式也要相应地发生改变,原先一眼就可以看到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有机会,企业首先也要回答:“凭什么是我抓住机会,而不是其他企业?”这时候企业会发现,机会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越来越高,赚钱越来越难,那么,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如何实现持续成长呢?

企业成长与发展首先要回归到业务增长点这个基本命题,目前大家都在谈的“第二曲线”、“战略转型”,实质都是找寻新的增长点问题,也就是企业的业务增长战略。谋划企业的业务增长战略,其底层逻辑有三大内容:市场导向组织活力以及奋斗精神

增长,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业务增长战略三大底层逻辑之一:市场导向——洞悉业务增长点

业务增长战略的起点是外部市场,市场有哪些增长点可以作为持续成长的发动机?洞悉业务增长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宏观政策行业趋势技术发展。(见图1)

图1:洞悉业务增长点的三个维度

宏观政策的颁布与走向往往能带来更大的业务增长点。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大会议,揭示了未来我国的主要增长点,包括“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这对制造业、交通业、航天业、互联网、数字化等行业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不断强调,对农牧行业同样是重大的发展利好,对房地产行业的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也宣告了房地产行业暴利时代的结束,同时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回归制造业,回归平均利润,回归产品、运营与管理。对政策的敏锐察觉与分析是业务增长战略制定的重要环节。

行业趋势的发展预判同样是选择业务增长点的重要依据。每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行业产业链中存在并发展,所以,判断产业链的价值转移趋势就变得非常关键。随着不确定时代的到来,产业链的格局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单纯只做产业链的某个环节显然已经不够,比如,产品制造商的价值比较有局限,产品生产、制造、交付的是一次性价值,不能产生持续性价值,所以制造业的趋势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与客户持续接触,通过服务为客户更多价值,从而获取更多利润。所以, 产业链延伸有两个方向,要么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谋求技术扎根;要么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谋求市场扎根

技术发展同样会对传统业务模式产生影响从而诞生新的增长点。企业需要关注两类技术:一类是本行业的专业技术,比如专业技术革新、专业技术改造、专业技术成果转化等,这会显著提升本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类技术是通用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变革,比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必将对各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制造业未来一定是“智造”,抓住这样的技术变迁,同样是企业巨大的业务增长点。

业务增长战略三大底层逻辑之二:组织活力——构建业务增长锚

华为任正非曾说:企业要发展,战略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要充满活力。笔者深以为然。现在的时代变化太快,长期战略规划的实用性越来越低,也没有必要,有个大概的发展方向可以,关键是通过坚定的执行能力和组织能力去不断迭代和试错,从而逐渐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触摸和判断。

组织活力的构建有两个方法: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制度建设包含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三个环节,核心是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前者解决贡献评价问题,后者解决动能激发问题。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人才梯队,为企业发展提供最有效的支撑手段。企业管理者要把培养接班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比如京东的“Backup”管理原则,要求所有总监级以上管理者,一年期满时,需要从价值观、业绩、能力和潜力角度找到并经人力资源部确认的,至少在三年内可以继任其岗位的候选人。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有系统的设计,然后“赛马不相马”,让人才在业务实战中打出来,而非人力资源部选出来。人才队伍建设的标杆是华为,华为对基层、中层及高层三类干部有明确的能力素质要求,绩效满足晋升条件的候选人提前会进行能力培养,分别采取项目实践、轮岗以及战役等方式提升相应的岗位经验,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被提拔,立刻就可以发挥即战力和生产力,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磨合期,投入产出比非常高,借用华为的名言:让将军的产生在中基层岗位完成。(见图2)

图2:华为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图

业务增长战略三大底层逻辑之三:奋斗精神——奠定业务增长魂

所有物质资源终将消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目标管理告诉管理者应该做什么,通过工作的合理安排,管理者能顺利完成工作,但是企业文化却决定了管理者是否有意愿完成工作。企业文化能唤醒员工内在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努力付出,企业文化决定了员工究竟会全力以赴,还是敷衍了事。

在此重温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其经典名著《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3方面实践,来建设具有奋斗精神的企业文化:

1.必须建立很高的绩效标准,不能宽容差的或平庸的表现,而且必须根据绩效,给予奖励;

2.每个管理职位本身必须有其价值,而不只是升迁的踏板;

3.必须建立合理而公平的晋升制度。

市场导向是找寻业务增长点,组织活力是业务增长锚,企业文化的奋斗精神是业务增长魂,这是企业业务增长战略的三大底层逻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