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种的平均税率
单项税种的平均税率是指某一税种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占该税种税基的比重,它反映该税种的征税强度,是分析和研究国家税收制度和税制结构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单项税种平均税率的分析,可以准确地把握一个经济体税制结构特征。在运用该指标分析时,应注意到不同税种的税基不同,如:
在运用该指标测算平均税率时,应注意在税基中考虑到剔除亏损企业的影响。
二、行业的平均税率
行业的平均税率,是指某一国民经济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缴纳的税款占该行业增加值的比重。表达式为:
对行业平均税率分析,可了解税收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吻合程度,发挥税收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功效,如优化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加工业之间的比例,优化商业零售与批发之间的比例,优化铁路、公路、内河、远洋和空中运输之间的比例,优化进出口之间的比例等等,因而研究行业平均税率是分析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运用行业平均税率分析时,应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家对限制生产或消费的商品,往往实行高税政策,通过征收高额流转税来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抑制消费规模来实现其宏观产业政策。如卷烟和酒产品都不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为抑制烟草加工业和酒制造业发展,国家征收较高的流转税,使产品销售价格随之提高,结果在烟草加工业和酒制造业就形成了比较高的流转税负担水平。
二是行业的结构差异。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及劳动生产率水平,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行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税收负担能力,按照公平税负的原则,税收负担能力应与实际税收负担相配,所以一般来说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实际税收负担水平也相对较高。另外,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解决由于价格政策导致的行业间利润分布不均的矛盾,采用流转税加以调节:对加工工业产品征收较高的流转税,对资源采掘产品征收较低的流转税,以平衡利润分配,由此造成税收负担差异。
三是税收负担转嫁因素的影响。在各税种中,流转税最易实行税收负担转嫁,因为流转税是以商品的价格为载体的,商品价格的变动为流转税负担的转嫁提供了可能。由于税收负担转嫁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行业平均税率比较时,应考虑到名义负税人与实际负税人的分离。
三、税基的平均税率
税收的三大税基是资本、劳动和消费,分析这三大税基的平均税率非常重要,很多经济分析中都要用到。比如在跨期经济分析中,我们需要知道储蓄和消费的税负,如果储蓄税负重于消费税负,那么税制就会鼓励当前消费,相反,如果消费税负重于储蓄税负,就会鼓励储蓄。门多佐等(Mendoza,1994)提出一个衡量资本、劳动和消费平均税率的方法①,OECD研究人员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其成员国消费、劳动和资本的税负情况。目前该方法已经成为衡量资本、劳动和消费平均税率高低并进行国际比较的常用方法。门多佐计算方法建立在OECD 国家国民收入统计表基础上,要计算税基平均税率,首
先要了解OECD 国家国民收入统计表中各变量名称,见表3.6。
由于我国税制结构与OECD 国家不同,在对我国资本、劳动和消费平均税率测算时,必须对上述公式进行改造。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对资本征税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对消费课税的税种主要是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属于既对资本课税又对劳动课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和车船购置税属于既对资本课税又对消费课税。
就个人所得税而言,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税制,属于对资本征税的部分有对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及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属于对劳动征税的部分有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征税等。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目的收入,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中劳动和资本投入比例分割劳动课税和资本课税部分。
就增值税而言,如果增值税采用消费型增值税,那么普遍认为增值税属于对消费征税;如果增值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那么由于购买固定资产的部分增值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因而针对固定资产征税部分属于对资本征税,其它属于对消费征税。关于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区别,我们在第八章第二节增值税原理部分详细讨论。就营业税、车船税和车船购置税而言,既消费负担部分,也有资本负担部分,是属于对资本课税还是对消费课税,依据征税对象是用于消费还是用于生产而定。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附加税,因此是属于对消费课税还是对资本课税依赖所附加的税
而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