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的缺点是什么)

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的指标,与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并行的四大宏观经济指标之一,是各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对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政策调整有重要作用。根据数据来源不同,又将其分为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目前,统计部门采用的是调查失业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本文就两者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的差异

(一)统计方法不同。调查失业率由统计部门通过劳动力调查,采取调查员入户访问的方式获取就业失业信息;登记失业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失业人员在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行政记录计算而来。

(二)失业定义不同。调查失业率中使用的就业失业人员定义采用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国际标准,就业人员指为取得收入,在调查周内工作1小时以上的人员,或由于休假等原因在职未上班的人员;失业人员指当前无工作,正在努力寻找工作,有合适的工作后能够马上开始工作的人。登记失业率中使用的就业人员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之和;失业人员指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并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

(三)统计范围不同。调查失业人员统计范围是16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无年龄上限,不考虑其户籍所在地和类型;而登记失业人员统计范围是是指16周岁以上、男59岁以下、女49岁以下的人口,且户籍在城镇的劳动力。

(四)数据作用及关注角度不同。调查失业率是在全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状况、在服务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作用;登记失业率是在制定就业政策、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方面发挥作用。即调查失业率注重从市场的角度反映失业问题,它关心的实际上是经济意义上的失业问题;登记失业率注重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反映失业问题,它关心的实际上是社会意义上的失业问题。

二、调查失业率的优点

(一)覆盖的范围广。调查失业率覆盖了城镇和乡村,调查对象包括城乡所有人口,无论是城镇户籍人口还是农业户籍人口都是失业率调查的对象,即使农业户籍人口现居住在城镇,如被抽中就是失业率调查的对象,同样城镇户籍人口现居住在农村,如被抽中,也是失业率调查的对象。这种统计方法打破了登记失业率的户籍限制和年龄限制,覆盖得更全面,使失业人口数据更为客观真实。

(二)统计方法更科学,具有国际可比性。我国失业率调查是按照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标准进行统计的。由于在短时间获取全部失业人数和就业人数的困难,国际劳工组织推荐了抽样调查,我国目前失业率数据也是通过抽样调查获取的,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按随机原则抽取一定住宅,然后对住宅内所有16岁及以上的人口就业失业状况进行调查,以获取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的数据。从而调查出的数据可以与国际失业率的统计方法接轨,便于用来国际比较,易于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发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

三、登记失业率的缺点

(一)统计对象范围窄,即仅登记本地城镇户籍人口,缺乏全面性。一是不能反映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失业状况;二是不能反映事实上已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大量农民工的失业状况;三是不能反映那些在城市间迁徙流动而并未转移户籍的部分城镇户籍人口的失业状况。把这样多的劳动力排斥在失业统计范围之外,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失业状况。

(二)统计对象年龄有限制,缺乏科学性。1995年以前我国城镇失业登记是以男16-49岁,女16-44岁为申请登记的年龄界限;1995年以后将年龄界限放宽至退休年龄,即男16-59,女16-49岁。国际通行的惯例是就业和失业统计都不设年龄上限,根据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定义为是否失业,即登记失业率缺乏科学性。

综上所述,调查失业率统计方法科学规范,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国际可比性,可以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为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科学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信息支撑。所以取代登记调查率是大势所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