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知谈:主要针对一系列基础技能的整理,作为对于自己无知的弥补,通过此系列篇幅希望最后能达到吾知。
工作和学习生活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及思维方式来面对日后对于知识和经验的获取,只有找到一个有“自我”特殊的学习方法论,才能够更加高效的处理问题获取经验。
01.
学习效率理论
1、学习金字塔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几个关于学习效率的概念理论
学习金字塔描述了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两周后能够记住的知识比例。
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注:蓝色是被动学习,红色是主动学习;
不难得出结论:被动学习的效率很低,而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演练、教授别人马上实践等主动学习对于知识的学习效率很高。
学习金字塔(来源:百度搜索)
2、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过程是不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9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记忆曲线(来源:百度搜索)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自己读完一本书后,当自己回忆书中讲述的内容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感觉什么都记不起来。所以我们需要找到高效的方式加以在遗忘曲线锻炼的引导下来获取知识。
这两个理论让我觉得我们无论在学习什么知识时,都要多主动积极的去输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别人讨论,一方面这个过程是你对输出自己观点的思维模式的训练,而且能够从中吸取他人视角的思考方式来弥补自身的观点的不足,保证认知多元并且具有包容性,另一方面这种输出和讨论的方式就是学习金字塔中比较高效的学习模式,并且反复的推演讨论和吸取思考也会让自己在记忆遗忘曲线的前半段不断训练,保证记忆的深刻。
Tips: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被动或主动需要去处理一些问题、整理一些内容和发起一个会议等,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这个过程既能锻炼你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获取他人的考虑视角和认知方式,而且也能够加强自己对这些内容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在高效的学习方式下深化认知)。
02.
转变学习态度认知
1、心态积极(夯土)
积极暗示自己: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认知事情的逻辑顺序,同样一件事情对于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和预设的结果会有巨大差别,积极的人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和处理,消极的人则反之,我们思维方式关注的点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事情的进展。转变自己对于自己及世界的认知,如果你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找到自己认知中的积极影响,正视自己。
当我们把大量时间放在自己的消极面或者你思考方式总是在消极思考时,首先你需要调整的是自己对于认知的心态,因为我们最关注的方向就是对于我们影响最多的方向,消极的态度只会让你在事情发生时怯懦甚至逃避。积极的情绪是你能够提高自己学习和生活效率的基石,只有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场景才能让你能够高效的去学习和处理遇到的知识或工作。
尤其是我们在工作场景下对待“生命的时间”时,有些时候会对于工作中闲暇的时间不以为然,这样会导致我们无所适从,感觉工作乏味无趣。而且以消极的思考方式来面对工作时间时,大量以“摸鱼”为主题的事项会成为我们消磨时间的选择。但我认为我需要转变思考方式,工作场景下的时间也是属于“我的生命”时间中的一部分,你消磨的还是自己的生命。而且这种方式对于一个自我批判型的人来说会带给你的并不是快乐,而是你睡前又一次地批判自己。所以我们要转变这种认知,既然工作中的大多数人不可能是以娱乐为主题,在完成“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在意识上告诉自己不要随便的消耗自己的生命,要知道“工作的时间”也是“我的时间”的一部分。
积极的心态就像建筑的夯土,只有坚实的基座才能承载后续的工程。
Tips:最近在看哈佛公开课:幸福学-积极心理学 网易公开课可以找到,有兴趣的可以look look。
2、平视认知(建材)
摒弃“唯专业经验”论:在我们获取知识等任何一项内容时,我们首先需要摒弃的就是“唯专业经验”论,不要把目前比自己职位高或者经验丰富的人的观点预设为比自己想法更优越并且一定是对的,要有质疑意识。如果你总是被困在这种“经验”论里,那么你就会渐渐失去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知,这会导致你不断的否定那些哪怕是你自己对的观点。
当我们需要获取信息时,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不预设对方的身份的前提下,不加前提预判的听取对方的陈诉,这样我们获取的信息就不会被其他因素过多的干扰。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机遇场景下产生的结果就是会不同,我们可以丰富的吸取各种“经验”,但并不能把其当做“圣旨”来操作。
此过程就像建筑的建材,我们从各处找到各种各样的材料,保证建筑材料的丰富性。
3、自我判别(搭建)
具有自我判断能力:不要让自己成为拧螺丝钉的人,哪怕我们的工作就是拧螺丝钉,也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进行它。我们要学习知识或者完成工作时,当我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来的各式各样的方法或者理论,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它是否适合我,只有通过不断的磨合实践来搭建一套适合自己方法,让你能够活用理论快速获取知识和处理工作。
此过程就像建筑的搭建工作,我们要判断各种建材是否适合我要搭建的这个建筑,我需要使用榫卯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去把他们拼接在一起。
4、自我意识(建筑)
心态积极是基础、平视认知是建材、自我判别是搭建工作,不放过每次实践的机会,每次搭建自我意识建筑时就会效率越来越高、产出也越来越优。通过在不同学习场景下反复运用,我们就能够让自己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保证每次都是当下最好的建筑即可。
03.
生活、工作、学习方法及小技巧
1、每日工作、学习示例
1)按照优先级顺序列出今日安排处理任务清单
可以使用:滴答清单App
2)按照番茄时钟规律对任务清单进行处理
3)对于临时加塞的任务也要放置到清单里,保持顺序向下(非紧急的尽量不在一个任务处理的中间插入另一个任务,可以将任务顺延,如果紧急则把当前任务顺延)
4)按照记忆遗忘曲线进行复习,当然大多数工作场景下这种回顾频率很难做到,可以在每日将要结束时,对今日的任务清单进行总结回复(不要以罗列事务为总结,而已要以自己的思路总结并整理)
可以使用:康奈尔笔记
5)使用思维导图,将今日总结出的内容进行分类储藏。
每日总结时可以使用图形化结构或者流程图的形式去形象化的展示,有利于建立自己的大脑印记。
2、学习认知思维
1:获取知识阶段:
首先不要给自己注入唯专业论的思考方式(即:对于别人的经验和“专家”的理论100%的认同),要有质疑精神,因为哪怕理论肯定正确,但对于你来说是否适合你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2:实践运用阶段:
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要懂得根据自己合适的方式去加以实践运用,在运用中我们才能知道会哪些你可以轻松处理、而哪些却是自己薄弱的环节。通过不断的反复运用,让自己熟悉记忆和使用。
3:判断自我阶段:
当我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别人给予”的知识后,我们需要做的是结合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使用自己顺手的小技巧或小工具提高效率,从而积累一套适合“我”特色主义的方法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