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金融资产减值三阶段(金融工具知识点整理)

一、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或利得和汇兑损益之外,均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直至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或被重分类。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3、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除了获得的股利(属于成本收回部分的除外)计入当期损益外,其他相关的利得和损失(包括汇兑损益)均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后续不得转入当期损益。当其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二、金融工具的一般减值模型

1、三阶段模型

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阶段特征

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并未显著增加的金融工具(包括在报告日信用风险较低的金融工具)

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发生显著增加的金融工具,但未发生信用减值(不存在表明发生信用损失事件的客观证据)

在报告日发生信用减值(存在表明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的金融工具

损失准备确认

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

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

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

利息收入计算

按账面总额(未扣除损失金额)计算,总额法

按账面总额计算,总额法

摊余成本计算, 净额法

 

2、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的简便方法

在不违反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方法应反映的要素前提下,企业可在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运用简便方法。

如:对于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可参照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编制逾期天数与固定准备率对照表。如果历史经验表明不同细分客户群体发生损失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应进行恰当分组,在分组基础上运用简便方法。

 

3、金融工具减值简化处理的范围

对于下列项目,企业应当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不用考虑三阶段):

(1)由收入准则规范的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或合同资产,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未包含收入准则所定义的重大融资成分,或根据收入准则规定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资成分。

②包含收入准则中所定义的重大融资成分,企业做出会计政策选择,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2)由租赁准则规范的交易形成的租赁应收款,同时企业做出会计政策选择,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4、金融工具减值的账务处理

(1)信用损失计提的准备可以转回(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指定为此类的非交易权益工具不提减值准备),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损失准备(不是资产备抵)。金融资产列示的价值仍是公允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