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联合国贸发会(UNCTAD)发布最新的全球贸易数据。根据估计,2021年全球贸易规模达到28.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较疫情前规模增长13%。其中,货物贸易保持强劲增长,服务贸易在2021年第四季度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2022年全球贸易增速将有所回落。
第一,全球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在经历了2020年的历史性衰退后,全球贸易活动在2021年迎来超预期复苏。受低基数效应、主要经济体天量刺激政策、中国等制造业出口大国率先复苏、商品价格普涨等因素影响,2021年上半年全球贸易规模增长强劲。三季度全球原材料和关键投入品供应紧张,进口需求有所降温,贸易增长态势趋缓。四季度全球贸易再度回归增长态势,环比增长3%,其中货物贸易额增长至5.8万亿美元,达到新的历史峰值,服务贸易额增至1.6万亿美元,超过疫情前平均水平。全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速估计分别为27%和17%。
第二,发展中经济体贸易表现总体优于发达经济体。2021年第四季度,发展中经济体货物出口同比增长30%,较发达经济体高出15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增长更加明显,同比增长32%,除东亚经济体以外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同比增长38%。具体到国家层面,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货物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1年第四季度出口较疫情前平均水平增长超过20%,中国出口增长高达43%,进口较疫情前平均水平增长超过30%。发达经济体整体表现一般,与疫情前水平相比,2021年第四季度美国、欧盟和日本货物出口分别增长12%、10%和6%,进口分别增长20%、27%和13%。受益于强劲的出口增长态势,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收支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和东亚经济体(不含中国)贸易盈余占全球贸易比重分别增长1和0.2个百分点,美国贸易赤字占全球贸易比重大幅扩张0.9个百分点。在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尚无明显改观的情况下,中国贸易盈余保持大幅扩张,美国贸易赤字急剧恶化,“一升一降”的对比反映出中国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同时证实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并无益于从根本上改善自身贸易收支。
第三,绝大多数商品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受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影响,能源、金属、化学品等贸易规模涨势明显,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分别达到97%、41%和35%。半导体等关键中间品供给短缺致使通讯设备、道路交通和精密仪器产品贸易规模增长低于整体平均水平,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仅为6%、3%和8%。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极大限制了跨境运输特别是客运需求,运输设备成为唯一出现贸易收缩的大类商品,2021年第四季度贸易额同比下降12%,较疫情前收缩40%。
第四,预计2022年全球贸易增速将趋于平缓。不利因素方面,增长低基数效应和经济刺激政策消退,全球贸易增长面临更大的压力。全球经济增速下降,主要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相继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供应链紧张问题仍将持续,特别是芯片等关键产品产能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全球债务规模高企,部分新兴经济体市场脆弱性剧增。主要经济体加速收紧货币政策,也会对全球贸易投资流动负面影响。积极因素方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生效将推动亚太地区各经济体贸易往来迈上新台阶,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等其他区域合作安排也将推动各地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紧密,跨境贸易区域化聚集特征将愈发显著。此外,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将推高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交易规模,高碳产品贸易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部分战略性原材料(如钴、锂和稀土金属)的需求将持续攀升,这将对全球贸易结构和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