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世纪之前,黄金的产量并不是太多,因此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本制度上,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也可以自由兑换。这一制度的出现弥补了黄金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由于市场上金价与银价都在不断波动中,为了解决金币与银币之间的兑换问题,金银复本位制在演变的过程中又可以分为三种: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以及跛行本位制。基本上就定义来看:平行本行制:金、银有法定交换比率同时依市场比价而定;双本位制:金、银有法定交换比率,但不依然照市场比价;跛行本位制:金、银有交换比率,但银不可以私造。
金本位时代
时间:19世纪~二次大战期间
19世纪后期,黄金产量大增,西方各国普遍采用以黄金作为货币的金本位制,形成了国际金本位制。金本位是一种贵金属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货币的含金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来决定。金本位制总共有三种实现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兑汇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这是因为其特点有三种: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在这样的体制下,金币的面值和实际价值一致,且能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是相对稳定且健全的货币体系,大约通行了一百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与美元挂钩
时间:1945年~1976年
由于二战期间各国经济受到重创,反观美国,战时向盟国提供货物与劳务,流入大量的黄金,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世界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新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造就了黄金与美元挂钩情况,这也是美元霸权的烂觞。各国货币按官方金价(1盎司=35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且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但20世纪50至60年代,欧洲多国经济渐复苏,并认为固定汇率对自己国家不利,于是开始利用体系换取较为保值的黄金。到了1971年,美国宣布拒绝向外出售黄金,布列敦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牙买加协议-黄金非货币化
時間:1976年-2000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秩序又再度动荡,国际社会及各方人士也纷纷探析能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提出了许多改革主张,例如恢复金本位,恢复美元本位制,实行综合货币本位制及设立最适货币区等,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IMF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京斯敦举行会议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体系最大的差别在于,后者为国际订定了固定汇率的准则,而后者则是给予国际上「浮动汇率」的弹性。
黄金投资工具的大发展时期
时间:2000年至今
2000年之后,新兴国家发展逐渐扩大,增加原物料的需求,油价大幅飙升,拉起了黄金的商品行情。而这段期间经历科技泡沫、次贷风暴与金融海啸等,刺激了黄金的避险需求。在2008年后,各国长期采取低利率的宽松政策,更是助长金价翻倍暴涨,甚至在2011冲到1900左右的高点才自高档回落。黄金现价商品、实体黄金,甚至是黄金的ETF都在2000年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提供广大朋友众多投资的可能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