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第二,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第一,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第二,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第一,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第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5.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共同点: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区别:绝对剩余价值是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总的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总的老师时间不变,通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7.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共同点:二者都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
区别:超额剩余价值是针对单个资本家的,相对剩余价值是针对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先有超额剩余价值,后有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原因,相对剩余价值是结果。
8.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有机构成的关系: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 来表示。
c 为不变资本,v 为可变资本。这一概念说明:
第一,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都用c∶v 来表示,但价值构成要想成为有机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由技术构成决定;其二,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
第二,资本技术构成不变,有机构成也不变。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前提一定是技术构成发生了变化。
第三,在资本技术构成不变的条件下,由物价变动等因素引起的只是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不是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表现。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表现为“劳 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10.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必须注意:二者在总量上是相等的。
11.生产价格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1)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成本价格(即c+v)与平均利润之和。也就是说,生产成本=c+v,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2)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3)特别注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第一,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自发波动;
第二,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第三,垄断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