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金融市场日渐细分且愈发精细,而就债务市场来说,一般而言通常是指公司或企业的债务。尤其是指上市公司或金融机构的债务。而债务重组服务通常由专业机构提供,从业人员要求持专业资格证书,会涉及财务与法律专业知识与务实。随着疫情的发生,近几年来,国内很多个人受此影响,加上经济环境整体不景气,个人负债在原来很高的情况下,收入严重跟不上,而导致个人债务违约的现象相当普遍。君不见身边众多朋友,出现信用卡逾期、网贷逾期等情况。从央行发布每季度统计的信用卡半年逾期数据可以看出,这一群体之庞大。有人说十人九债,虽然夸张,却也反映出了个人债务不良的真实情况。
需求催生市场也带来负面问题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由此催生出来“反催收联盟”。网络上流传着,由此产生出一个新的“职业”——“债务规划师”。具体真假暂且不论。针对这一行业,监管方面在年底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市场,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因此产生的不良反应。市场够大,只是有一些利益熏心者,竟然利用这个机会发财不说,还采用过激的处理方式,以“耍泼”、“无赖”的方式滥用投诉应对债权人。进行无中生有的恶意投诉,甚至效仿“医闹”的方式处理。更为可恨的是诈骗等严重违法行为。负债人也会因此雪上加霜。无疑若任由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金融秩序。12月20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防范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维护健康稳定金融秩序的通告》。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从法律角度来说,逾期就是违约,而违约处理的依据肯定是离不开当初的签约合同,依照合同相对应条款进行处理和处罚,也是法制社会所倡行的。当然从经济运行角度来看,不论是信用卡逾期还是网贷逾期,导致违约的原因也在于,当初授信额度是怎么来的?另外是否有充足的数据条件支撑授信依据?债权方的责任在于盲目授信,未对债务人真实履约能力进行核实。
关于人群概况与产生的由来
从市场环境来看,哪一类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之所以能够逾期,而且逾期金额不小的。通常是当初各方面条件不错的,综合信用条件较好的。要么自己生意处于良好发展期,要么在发展良好的公司任职较高的职务。而受综合因素影响,生意下滑严重甚至公司倒闭或破产了。之前处于辉煌光环(聚光灯)下,而自己未能过度或成功转型。总之现在整体收入较之前大幅下降,钱难挣了。大家的钱也没有之前多了。而现实生活成本高居不下,上有老下有小,各种费用又不得不花。之所以如此,一说是经济周期,另一说是受市场和政策影响。
从债务人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谁也不愿意欠钱不还,不论是在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里面,还是在现代商业社会里,欠款不还就是违约。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初心,肯定是不愿意违约更不愿意出现欠钱不还。遇到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会先采用”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终有一天拆不动了。结果更糟,所付出的也会更多。没办法自己借的钱,只能自己还。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心理负担。压力肯定有,甚至随时处于崩溃边缘。一种是不知所措,可能是因为当前的收入来源不足甚至没收入。这种情况也确实没法沟通,所以有不少人采用舵鸟策略,不管了就这样吧。另一种是破罐子破摔,也不在意后面会怎么样了,好像这个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了。还有一种是先不管,总感觉自己能够短期赚一笔,一次性解决,而现实是总也赚不到。哪怕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出现这种情况也未必能够百分百理性对待。
而从债权方的角度来说,逾期就是违约了。就目前处理违约的做法先是催收,包括自己催收和委托第三方催收。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催收的视频,催收人员给债务人打电话里称,即刻还款,否则要采用”武装直升机“对债务人进行”袭击轰炸“。虽然看着是笑话让人一乐,也确实体现了债务人每天要面对的境况,因为应对催收严重影响了债务人的正常生活。
这几年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个体小老板,大家都在想尽脑汁找市场机会。有几个领域的从业者优先发现这个商机,并进入从事这个领域,一是从支付推广和拓展的,例如POS机、手机刷卡器销售的。二是信用卡发行推广拓展的,基本上和机具销售推广、拓展的人员吻合。三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因为和投融资打交道,了解客户情况,有这方面需求的也会第一时间和他们了解情况。通常以咨询服务和法务服务两种角色介入。真正的律师事务所是不会介意这类业务的,也更不会去投入广告推广这类业务。因为他们的市场定位压根就不在这块儿。
从事这个业务门槛并不高,只需要了解给哪个号码打电话,同时只需要沟通清楚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有主观意愿就还款。二受现实影响导致现在困难,能够提供相应证明材料。三人希望能够协商将分期时间延长,以降低当前还款金额缓解自身经济压力。当然前提是能够满足协商后的还款条件。
相关法规导向与处理方式
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疫情确实改变了很多。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政府管理部门对经济形式,对银行信用卡和网贷的整体情况,有一定的预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2021年出台的相关金融法规中有相关条款亦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例如:《民法典》、《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互联网金融自律公约》等。新年伊始,诸多有利于消费者的政策陆续出台,尤其是对金融消费者权益和信息安全方面倍受瞩目。这个现象可以说是道理简单,原理清晰,政策明了。
虽然如此,很多债务人仍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又如何应对?毕竟这涉及到相对专业的知识,众多普通人的金融知识依旧相对缺乏,如果寻求律师的话,无形中会大幅拉高自己的成本。因此很多人虽然也担心,却没有能力处理此类事情。
而另一方面作为债权人来说,传统的运营方式已经持续这么多年。一旦有违约出现,首先就是催收、再催收,不断加大催收力度。很多朋友也了解,之前很多的贷款公司直接就转型为催收公司了。如此一来,双方进入了零和博弈的过程。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债权人是希望债务人能够快速地结清所欠款项。而债务人则希望能够快速增加收入解决当前的困难。显然,传统的催收方式处理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以快速解决问题进行方案匹配的方式,提升沟通效率,同时提升双方的体感。相信很快会有此类服务平台出现,并被大众接受与认可。
个人拙见有不妥之处见谅,欢迎在留言区讨论沟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