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墨西哥金融危机(墨西哥又如何掉入债务陷阱)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雷曼兄弟银行随之倒闭,全球50%的股价蒸发,于此同时,英国也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业崩溃事件。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曾公开透露过,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与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有关。

乔治·索罗斯

今天的不少英国人甚至认为,撒切尔夫人时期的经济改革,是今天英国经济问题的根源,因为她摧毁了英国的实体产业。

但与此同时,正是在她执政期间,英国伦敦超越美国纽约,再一次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全世界70%的国际债券交易和35%的外汇交易在伦敦金融城完成,这里的面积仅有1平方英里,大约2.6平方公里左右。

伦敦金融城

1982年,许多墨西哥公司因为债务危机,一夜之间破产,总统波蒂略在联合国大会公开指责,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英、美国家的政策,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果受到威胁,切断了他们走向进步的可能。

除了墨西哥之外,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掉入了债务陷阱,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的经济改革,与这件事情息息相关,这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本期节目将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段历史。

债务陷阱

1976年,波蒂略当选墨西哥总统,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让油价大涨,墨西哥丰富的石油储备,让他看到了发展经济的机会,但是墨西哥当时的经济并不景气,开采石油需要大量的资本和技术。

墨西哥前总统波蒂略

波蒂略认为只要推行金融自由化,大开国门,大胆的引入英国和美国的资本进入的石油产业,墨西哥就可以依靠石油储量的优势,实现发家致富,于是大量的英、美资本接踵而至,墨西哥的经济也随之繁盛一时,但好景不长。

1980年初,国际油价开始停止上涨,并且在不久之后出现下跌,所以墨西哥石油出口的收入就跟着下降,而且美元市场利率上升到20%,墨西哥的外债利息也随之上涨,还债成本越来越高。

这个时候华尔街和伦敦的金融机构不仅要求墨西哥,按“市场利率”借取新的外债,还强迫他们按照高利率偿还旧债,到了1980年底,墨西哥的外债累计已达820亿美元,这种缺德的操作不止是针对墨西哥,还包括其他拉丁美洲国家。

因为伊朗与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油价的回落速度还算温和,墨西哥还可勉力支撑,但是到了1981年的下半年,墨西哥就被逼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两伊战争

这年秋天,一家美国著名跨国公司的政治风险顾问,威廉·柯比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到,墨西哥比索将会大幅度贬值,他奉劝客户在墨西哥政府换届之前,一定要撤回在该国的投资。

他的这篇专访被美国各大媒体疯狂转载,一时间,资本开始大规模逃离墨西哥,配合美元利率的上升,大量的资本外逃,果真导致比索大幅贬值。

谣言的破坏力无疑是惊人的,就像有人在背后诋毁你,说你脾气不好,你如果因为无故受到诋毁,气急败坏的反击,那么就已经正中下怀。

墨西哥总统波蒂略,在1982年发表全国广播演说,他告诉墨西哥公众,目前墨西哥的资本外逃总量已达760亿美元,隐藏的外国利益集团正在通过恐惧的谣言和资本外流迫使比索贬值,动摇了墨西哥的经济根基,此时的墨西哥已经无力偿还债务,随后不久爆发了马岛战争,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高利贷背后的暴力

马岛战争这是冷战时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战争,如果结合拉丁美洲所面临的债务陷阱来看,马岛战争不仅仅是一场领土归属权的战争。

同时也是以美国、英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首的跨国金融体系,依靠国际债务工具对拉美国家实施系统性收割的一场“军事作秀”。

在阿根廷收复马岛后,英国人不顾如此遥远的距离,发动战争其根本目的在于,如果不对阿根廷的行动有所回应,那么如果阿根廷拒绝还债,就会引发整个拉丁美洲的债务国争相效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墨西哥总统波蒂略希望拉丁美洲国家组成“联合体”,一起和英、美讨价还价,但是马岛战争后,这个计划就搁浅了,马岛战争的战败方不仅仅是阿根廷,而是整个拉丁美洲。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岛战争是一场打消拉丁美洲国家拒绝还债的战争,就像放高利贷的黑社会组织用暴力催收还款一样。

马岛战争结束以后,为了让拉丁美洲国家继续接受高额债务,1982年8月,美联储,美国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开始对拉丁美洲进行债务重组,进而掉入了英、美国家设下的连环陷阱之中。

1982年发展中国家开始还债时,债务总额8390亿美元,但到1987年,这个债务数额变成了1.3万亿美元,债务为什么会越还越多呢?

因为所谓的债务重组,不过是把债期拉长,并把所欠利息变成债务本金,这就是“驴打滚利滚利”的套路,秘鲁前能源部长库克金斯基拆穿了实质的问题。

1976年到1981年,拉美国家名义上获得了2700亿美元的外债借款,但实际上,这些资金只有8.4%被用于拉美国家的生产性投资,而其余的作为旧债利息,这些钱未离开过纽约或伦敦的银行,只需要在银行的系统上被改动了一下数据就可以了。

从拉丁美洲被金融收割,到英国发动马岛战争,再到战后,英国再一次成为了欧洲的金融中心,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伦敦复兴的代价

因为二战时期英国几乎被打成废墟,战后英国开始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管控,等到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的金融行业逐渐萧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此时的美苏冷战已经进入缓和期,苏联及东欧的一些国家与西方有巨大的国际贸易的需求,苏联通过石油贸易所赚来的外汇,如果放在美国,他们根本就不放心,因为随时可能会被冻结,所以在欧洲就需要一个美元外汇的交易地点,法国对此的顾虑比较多。

撒切尔夫人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撒切尔时期的英国看准时机,成为了整个欧洲,美元外汇交易最活跃的国家,海量的美元源源不断地从苏联和东欧涌向伦敦,给英国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财富。

1986年,英国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金融改革,撒切尔通过废除政府对市场的各项监管,降低海外金融机构进入伦敦市场的门槛等操作,让大量国际资本涌入伦敦。

表面是让金融的竞争更充分,而实际是弱肉强食的自由环境带来更加充分的金融垄断,实体经济成本大幅提高,在收割拉丁美洲的过程中,美国和英国的利益高度一致,英国的金融业复兴背后,就是拉丁美洲国家无尽的痛苦。

为了偿还债务,只能变卖国家优质产业,比如墨西哥的石油资源,其控制权一点点通过“债转股”转移到了英国银行手中,然后再被转卖给美国的石油寡头。

20世纪80年代,从拉丁美洲国家逃离的资本有4000亿美元,而美国GDP是2.7万亿美元,所以里根时期的财政赤字对美国而言,丝毫不慌。

在拉丁美洲国家的“债务重组”之后,欠债爆炸式增长,这给英国和美国的金融行业带来了高额而稳定的收益,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这笔债务带给英,美的金融公司创造了10年的高收益期。

撒切尔执政期间,英国再一次成为了欧洲的金融中心,从短期来看,撒切尔让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但是也给英国埋下了长期的隐患。

她所代表的保守党的成员主要来自社会中的资本家和富人阶级,所以屁股往往可以决定脑袋,她砍掉了很多的社会福利,限制了工会的权力,国家掌控的国营企业逐步“私有化”。

比如石油,航天,钢铁,自来水,天然气等基础设施行业或者高精尖技术领域全部都变成了私人公司为主导,英国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制造业立国转变成了金融业立国,和美国一样,实体产业开始走向空心化。

撒切尔夫人的雕像与愤怒的英国群众

在2013年撒切尔夫人因为中风去世之后,英国政府专门花费了500万英镑为其举办隆重的葬礼,但是也有近一半的人,为她的死欢呼雀跃,如果英国是老百姓的英国,那么撒切尔夫人只能算是英国保守党的政治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