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对外贸易乘数推导过程( 统计学综合经验分享)

一、学院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由四个学系组成:经济统计系、数据科学系、统计与数量金融系和应用数学系,设有 “统计与决策研究所”、“大数据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智慧数据研究中心”、“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健康与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授、 副教授等专职教师 42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教师学源结构合理,教学和研究梯队健全,师资力量雄厚,聘请 4 位海外教授担任特聘教授及研究生导师。统计学院 已经取得了一批在学术界和业界有着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包括经济统计、金融统计、贸易统计、数量金融、风险管理、空间统计、大数据挖掘等,在统 计学类、经济学类、应用数学类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相关文章百余篇,并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 及教育部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的交流和影响力,与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背景。 学院借鉴国内外统计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充分结合我校财经类学科特色和优势,针对大数据时代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胜任政府部 门、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的经济统计实务和高层次研究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统计人才。

二、专业目录

依据统计学科发展趋势和统计学院特色优势,统计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分为两个研究方向:

1.经济统计与贸易统计

2.数量金融与金融统计

2021拟招生人数:9(含推免3)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16 统计学综合

816《统计学综合》所含内容: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 计学;其中宏微观经济学占 40%,统计学占 60%,150 分。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高鸿业

统计学(第七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

《新祥旭对外经贸816统计学综合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真题》

三、复试分数线

2020 48/72/369

2019 49/74/351

2018 44/66/355

四、初试复习经验

政治

政治我是九月中旬开始的,时间刚刚好。不需要太早开始。政治我一直跟着的是徐涛视频,买了本优题库,跟着徐涛听了一遍,之后就是背诵,买了徐涛的小黄书背诵笔记。练习的话我就买了本徐涛的练习题,确实是认真做了一遍,建议练习题做精一本就可以,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因为还有专业课和英语的复习。最重要的是,那就是肖八肖四了,这几套题一定要认真做,大题就背背肖四肖八的大题就可以了,基本上肖老都能押中。

英语一

英语我是用的朱伟与唐迟的单词书、张剑的黄皮书。英语重中之重就是单词的背诵,每天都要进行。英语方面建议不需要购买其它的模拟试卷,一遍又一遍地过真题OK。阅读是重中之重,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方面我是听的唐迟讲的阅读,讲的非常好!逻辑非常清楚,能很好地教会你如何去做题,如何去思考。七选五可以听听刘琦的,讲的也很不错,教你解题步骤,第一步该确定第一段诸如此类。翻译的话我是看的唐静的,翻译重在词汇量,所以刚刚在之前就强调了单词的重要性!作文的话,我是没有看老师的课,就考前背了几篇王江涛的范文。建议大家可以听听李旭老师的课,同时也背几个优美句子。

数学三

暑期七、八两个月的一轮,我选择了张宇老师的网课,坚持每天听课、做《张宇1000题》中的相应部分,听课加上做题每天保证在五个小时以上。九月份是二轮,在这个月内我做完了张宇老师的《闭关修炼》,这本练习册以习题为主,囊括了各个知识点下的诸多题型,与其说是习题册不如说是一本完整的笔记,后期的很多题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影子。每个人复习中都会遇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二轮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我还听了其他老师的讲解,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在数学方面,老师也算是百花齐放,如李永乐老师的线代一绝,应该每一个考数学的人都会听过其“永乐大帝”的名号;余炳森老师的概率论深入浅出,十分适合概率基础一般的同学;汤家凤老师从事考研数学教育多年,经验丰富;而张宇老师幽默风趣,其题风普遍偏难,在当前考研人数不断飙升,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对于想考高分的同学来说是很好的选择。接着说三轮复习,在十月份,我进入了真题阶段,每天早上按照考研的时间(八点半到十一点半)来完成,在这期间尽可能地做到专注,不去洗手间。真题对于数学这个学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务必确保掌握其中的每一道题,对于做错的题目,应反复来做,加深理解。第四轮是十一月到考前,我做了市面上各位名师的模拟卷,加起来有四十余套。和真题一样,我依旧是按照考研的时间来,使自己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到考试应有的状态。并保证每天一套,保持手感。不同的老师的模拟卷各有特色,有的注重计算量、有的较为新颖、而有的则提升整体的难度。在掌握了基础之后,近三个月内大量的做题使我的数学水平提高很多。最后的第五轮,是十二月到考前,除了每天做题以外,我还在十多天内看了李永乐老师的《临阵磨枪》一书,这本书提出保证基础120分的口号,书中的例题大多回归基础,适合在考前迅速浏览,查缺补漏。

除了以上的五轮复习以外,我还从七月到十二月每天坚持默写公式。数学虽为理科,但也不能忽视公式的背诵。例如求导公式、积分公式、幂级数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公式。而考试就像一个放大镜,之前复习中的小小疏忽在考试中都会被无限放大。在考场上如果因为公式叫不准、正负号不确定的而耽误时间、甚至是出现错误是十分遗憾的。所以在六个月的备考中,我坚持每天默写公式,确保公式以及一些常用的性质熟记于脑中。

专业课

816统计学的试卷,是60分的经济学,90分的统计学。经济学部分和统计学部分题型一样,都是单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论述。

把前三种题型当做基础题,后三种题相对而言比较综合,经济学部分和统计学部分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的题数稍微有所不同,单个题目的分值实际上都是一样的。

首先经济学部分,我是从五月开始的专业课学习,第一遍就是看书+讲义+做课后题)。第二遍还是看书+整理每章的知识点+做第一遍做错的课后题,这样下来一章要用大概两天。第三遍继续看书+整理每章框架+历年考研真题。第四遍就是后期了,再读一遍书,并且刻意的去记忆知识点。
总之经济学部分就是一直反反复复看书,并且整理自己的笔记。每一遍看书我都感觉我有新的领悟,可能是以前理解不了的地方突然理解了,或者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突然被发现了。

统计学部分看了三遍书,第一遍看书+做课后题。第二遍看书+整理框架+做真题。第三遍看书+背诵知识点。

当然专业课复习部分也要包括做真题,我做了816,432真题,也做了815十年真题的选择判断和计算。

专业课的时间我一般放在下午或延续到晚上。总结起来就还是反复看书,经济学需要真正理解,统计学需要多算题,相对来说需要背诵的部分不多,我也是后期才开始背了背,统计学多背背,但我觉得经济学重要的是理解吧。不要放过每一个知识点,不要抱有侥幸心态,今年经济学考了一个在IS-LM模型下的乘数,这个知识点是课后补充部分的,可能好多人都没有自己推导过。所以看书一定要细心,做到真正理解每一个点。

考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越到后期就越会感到困难重重。所以在最开始要有一个非考不可的理由,可以在每个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刻给自己动力。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虽然初试只是6个月的备考,但在我看来仿佛比大学四年还要漫长,无比充实。最后的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每次想退缩时我都会说给自己的话: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正是因为努力才会看到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