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政策建议怎么写(浅谈如何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

新冠疫情下的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相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更小,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正逐渐摆脱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呈现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比较分析了本轮美国QE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QE的异同,在外部环境、死亡人数及内在动因等方向均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已不再是10年前的中国,实证结果也再次验证了十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受美国的影响越来越小,我国作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能够以大国的全新心态来面对美国周期性的货币政策。

 

但是对于目前美联储开始加快货币紧缩步伐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风险,中央银行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稳定我国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传导渠道的影响最大,我国可从该渠道入手,提前评估通胀可能波动的区间,运用有针对性的调控类货币政策协助特定行业与产业复苏,并将通胀水平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

尽管近期的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势必会给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我国已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

美国近期逐渐走向加息的步伐,首先可能会通过通货膨胀渠道影响中国的物价水平。

 

为避免发生输入型通货膨胀,应尤其重视对原油、煤炭、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监管,同时对资产价格以及房价的监管也不能放松。

另外适度减小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比重,改成货币政策相对稳定国家的货币比如日元和欧元等,能有效地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进一步地避免通货膨胀率出现较大浮动。

增加国内产品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为减少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贸易传导渠道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我国应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产高品质商品。

增加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创造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避免美国等发达国家因其自身的货币政策变化导致其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变化,大幅影响我国出口商品数量。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未来中国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以降低美国货币政策改变通过贸易渠道给我国外贸产业带来的压力。

美国与我国进行贸易战,我国最有效地应对方式无疑是让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中不可替代,迫使美国不得不结束与我国的贸易战争。

同时我国应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制造业发展,创造平等、诚信的营商环境,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企业走进国际市场。另外为了培养大批优秀高等教育人才,地方政府要给予各高校大量资金支持。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

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改变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渠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整体上呈负向,为此我国需要加强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

减少因美国货币政策周期性变化给我国带来的短期、大规模地资金流动,降低对资金流出国与流入国的经济带来的影响。

如美国2022年3月开始加息,大量2020年流入我国的资金会短期内大量、迅速流回美国,这势必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

为此我国需要完善宏观审慎体系,重点关注投机性资金的流入与流出。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探索非常规调控手段

当今局势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我国也应适当采用。

再加上中国央行坚持“稳字当头”,利率对经济的弹性正在逐渐下降,建议探索不通过改变利率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我国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溢出,但是这些措施不应该是盲目的。

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既要保证中美利差为正,在这个条件的约束下,进行一些调控措施,比如依靠市场化方式进行调控,通过市场引导利率等。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充分激发国内市场潜力

中国作为最先遭受疫情影响,也是最先复工复产的国家,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拥有制定政策的主动权。

我国需要考虑到美国加息可能会降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建议政府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我国可从外向型经济调整为内需型经济,扩大内需,提高国内的消费水平,让更多的钱流动起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

供给方面从“新基建”入手,提高产品品质,加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需求方面从“六稳六保”入手,通过稳定物价,对农业、畜牧业等行业从业者进行补贴,提高居民的最低收入水平,完善医疗保险等保险制度。

坚持“精准扶贫”,减少社会贫富差距,切实减轻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生活压力,进而促进消费。

即便外界宏观经济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也要切实保障稳增长、防风险、扩通胀等目标的实现,保障国内环境的稳定性。

美联储与我国中央银行间的交流需要进一步加深

当今世界宏观经济瞬息万变,经历了2020年新冠疫情后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再加上俄罗斯与乌克兰局势日益紧张。

 

中国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大国,两国央行之间要充分进行信息交流,尤其是在部分易达成的领域要积极推进两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同时我国也要关注世界上其他大型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化,虽只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但美国只是发达国家的代表,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如加拿大等国2022年3月与美国类似同步开始加息步伐,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另外我国应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受美国货币政策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是国际支付中的主要货币。

 

如果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增加贸易往来,同时积极推进和这些国家在进行双边贸易时通过人民币进行结算。

增强人民币在亚洲以至于全世界的影响力,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适用范围和场景,那么我国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会相对减小。

合理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20年前,世界上的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已较长时间持续宽松,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已于2022年3月开启了加息步伐。

实证结果同样得到,进一步的量化宽松只会增加国际货币供给,但会给我国带来物价水平上涨、产出下降等问题。

 

再加上疫情使各国居民的基础生活受到重要影响、就业率明显下降,“六稳六保”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此时需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建议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减税降费,但也要防止出现“大水漫灌”的结果,保证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金融能够良好运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