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择时策略收益测算(股民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

《反脆弱训练合集》
https://paid.e.weibo.com/v1/paid/column/info?cid=27696093960。
  反脆弱的意义是不断在考验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经历的挫折和考验多,反而提升越多,哪怕起点低,也能不断地成长,这是优势。而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思路应用针对择时与择股的思考。择时是更多地考虑环境、市场本身和个股的强弱,因此这个是可以反复呈现的;但选股因素很多时候,面临的是无法复制,说白了如果没考虑相关条件因素,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是需要投资者注意的,尤其是很多股民其实对于择时和择股因素有误区,我们对此做一个详解,以及如何去改善自身的收益策略。


专栏
散户生存攻略100招
作者:玉名
188币
19人已购
查看

 

有关择股、择时的数据分析
  大多数投资者挑选主动型基金时,更多地是看长期收益率,说白了,这样能知道长期能得到多少利润。但其实,收益率的构成是复杂的,有择股能力、择时因素,也有运气因素(这一点必须承认,一方面是行情有大小之分,哪怕都选择正确,没出现超级行情也是常有的;还有黑天鹅因素也是类似)。那么,我们尝试用一些数学模型来分析这些因素,从而对选择基金,以及股民自己操作进行一些感悟。

 

  其实,这些因素都有限制因素,比如说运气不可能长期,靠运气赚钱往往也会还给市场;择股能力往往也跟基金团队的研究能力有关,这就是为何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或更换团队后,就大不如前了;还有的则是盈利模式改变了,大家最熟悉的王亚伟就是这样的典型,公募基金时的明星,但相关重组和并购时代结束了,其盈利模式没有了,自然就不行了。择时因素也考验认知,比如说新因素出现时,估计不足,也会有问题,典型的就是疫情周期的冲击,改变了很多因素,此时能否随着变化跟进改变是关键。

 

  我们先看选股能力的分析,采用的是四因子模型:通过对338位基金经理数据筛选,显示有108位有正向的择股能力,9位有负向的择股能力,221位择股能力不明显。择股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很多都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长跑冠军型的基金经理,收益率也不错,比如林鹏、董承非、谢冶宇、萧楠等等。

 

  再看分析择时能力的模型,相对复杂,但有一个结论,除了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之外(《股民提升反脆弱的三个层次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26182691717148中对此有详解,实际上,控制风险好的都是增加了“择时”因素),其余绝大部分基金经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择时能力,说白了,很多基金并不重视择时,那么也就造成了一些投资者,对择时的忽略,但这往往会让投资者吃大亏

 

“择时”的误区:
  为什么很多基金不择时?一方面是基金比拼的不是盈利能力,往往是排名,只要排名好就行,同时又有仓位最低的限制,这使得其并不在乎择时。因此,很多基金最终选择了“抱团策略”,说白了,哪个有热度就追哪个,哪怕是并不一定认同和理解相关行业或公司的投资价值,为了排名也要去扎堆。所以,2022年也出现了机构重仓股砸盘和跳水现象,反而是机构低配品种的活跃。

 

  还有“择时”并不是说就能精准地逃顶和抄底,这个必须要说明,因为股民所说的“顶和底”,往往是一个点,但真正的顶底则是典型的时间段。所谓的高手,并不是说能把握这个节点,而是提前的策略储备,比如说,通过“自上而下”的分析,明确如今的时代因素,趋势因素,由此决定的那个仓位。每个年底初测一年的因素,月初、季度初对一个月和一个季度的预测,还有每周六对下周行情的预测。都是在考虑“时”的因素,不考虑择时,频繁交易,结果往往是比较差的。

 

  显然预测中很多因素是有没有实现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行情本身就有不可测因素,但预测的目的并不是精准点位或每一个细节,而是说储备相关策略,而且有一些策略是没用上的,不过我们必须要提前储备好,不能侥幸风险不发生,或者当机会出现时因为没做好相关准备而错过机会。还有,择时和择股并不是矛盾,还可以结合。而且投资者会发现,懂得择时后,选股反而变得简单了。因为在市场低迷周期选股,如同大海捞针;而市场活跃周期选股,择时在养鱼池里捞鱼一样,机会丰富。那么,究竟该如何择时?什么是择时?有哪些经验?接下来对此重点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