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风险容忍度是什么指标(以风险为导向的合规管理)

根据央企合规管理指引规定,企业合规管理目的是有效防控合规风险。这个目标,与涉案企业进行合规整改和承诺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涉案企业建立合规计划的直接目的,是以“止损、避免经营中断”为核心。这反映出,两种企业合规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一种是避免产生不合规行为,从而避免产生法律责任;另一种是在产生了不合规行为时,如何避免更大损失,甚至经营中断。

 

当然,如本人在“企业合规改革开出太阳花 ∣涉案企业合规由“事后”到“事前”一文中,提到涉案型合规也在强调风险预防。但是,这种强调,正好说明了其主要目标是基于事后的救济,而非事前的预防。

 

企业合规管理,其目标到底应该如何设立?本人认为,这要回归企业合规的本意来看。进一步,我们需要界定清楚不同的合规概念。只有在清晰合规的类型之后,我们才能看清合规的目标。

 

根据个人归纳,企业合规至少要区分出预防型涉案型两种合规,而且即便两种合规有融合之势,但也无法视两者为一体,因为两者的本意是根本不同的。关键在于,我们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来使用。

 

每一个类型的合规,其目标都是分层级的。

 


作为一名从事过多年企业法务与风控管理的执业律师,个人认为,企业合规的本质应界定为一种特殊的风险管理,即以风险为导向的合规管理是未来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方向。

 

首先,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要求其建立风险为导向的管理。这个管理,包括绩效管理、机会管理和业务管理等,这些管理行为都应把对风险的评估与应对贯穿于始终。

 

合规风险,是企业及其员工违反各项“规”引发的风险,这个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底线风险,是基本上不能容忍的风险。按COSO-ERM体系,我们知道,有一个概念,叫“风险容忍度”。它表明风险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主体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而言的。但,合规风险原则上与这个概念是不相容的。所有的合规风险,其“容忍度”为零。

 

因管理和控制合规风险的种种行为,我们称之为合规管理。不管具体是叫合规计划、合规程序,还是合规管理,其实质是预防合规风险的出现。

 

这是合规管理应以风险为导向的根本原因。它区别于以责任缩减为导向的合规计划,以道德强化为导向的合规宣传。

 

其次,从央国企的合规管理流程,我们也随处可见以风险为导向的合规举措。

 

一个完整的合规管理流程,分为合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合规管理制度拟定、合规管理机制实施、合规调查与监控、合规绩效评价、合规报告等。

 

在一个有效的合规内部组织的推动下,企业内实施合规管理,均是面向未来的,以风险的发现、评估、应对与监督为主要行动,嵌入到企业的各个层级的管理活动之中,包括战略管理、业务循环以及岗位职责。这种基于风险的合规管理,才能真正及时发现和控制合规风险。

 

最后,通过结构化的合规管理流程,是否能达到合规管理的初始目标?这仍取决于我们对风险管理的理解。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循环改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能做完就皆大欢喜。它必须永远的运行下去,因为环境在变,风险在变。我们仍需要建立一个内外部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合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持续提升合规管理能力。

 

作者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合规师,其首要任务搭建一个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如果不以风险为导向,那么这样一个合规体系是经不起考验的。其实,不仅是合规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应当以风险为导向。这就涉及合规体系与内控体系的联系与区别,未来将有专文进行讲解。

 

不管怎样,对合规风险的把握,对风险管控措施的熟悉及运用,始终是一名企业合规师的核心技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