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总体领导和自下而上的意识提升。如何有效实施安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起研究一下:
今天说安全风险评估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危险有害因素,企业应当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并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危险性预分析法(PHA)、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风险矩阵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道化学(DOW)、蒙德法(ICI)、危险度评价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等定量评估方法。
企业应当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必要时,宜根据评估方法的特点,选用几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互相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企业应当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等实际,确定每一项危险有害因素相应的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4级:
A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评估属不可容许的危险。
B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
C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评估属中度危险。
D级:低风险/蓝色风险,评估属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
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固有风险评估和控制风险评估。
(一)固有风险评估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在不考虑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前提下,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
(二)控制风险评估
企业应当按照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从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4个方面排查出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考虑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前提下,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控制风险的大小和等级。控制风险评估推荐采用常用的风险矩阵法(L·S)。
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危险有害因素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控制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A级时,应当立即暂停作业,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有害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
──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B级时,应当明确高度危险的危险有害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
──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C级时,应当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
──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D级时,可以维持现有管控措施,但应当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安全措施应当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4个逻辑顺序,对每一个危险因素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在选择安全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并重点突出人的行为。
在安全措施实施前,应当确认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容许的范围,确认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产生新的风险;如产生新的风险,应当对新的风险开展评估。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可接受控制风险的实际,按照从严从高原则,制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取值标准,定期评估控制风险,持续完善和落实安全措施,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