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世界各国的大小公司为了合理、高效地激励公司员工,创新激励方式,纷纷推行了各种各样的股权激励机制。所谓股权激励,就是通过员工获得公司股权的形式,享有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
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 (R.H. Coase)是交易费用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1937年科斯在伦敦经济学院学报发表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说明:如果无企业制度,每要素所有者都直接参加市场交易,那么,市场交易者的数量就特别巨大交易摩擦将更加激烈,解决摩擦的费用将极高,因而交易成本高昂。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以内部交易代替外部市场交易,从而减少市场交易者数目,减少交易摩擦,降低交易费用。
科斯提出了有别于正统经济学分析的达到资源配置帕累托有效的条件交易成本为零,产权界区明确,交易自愿。也就是说,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定义清晰的产权关系下自愿交易是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充要条件。这就是所谓的 “科斯定理”。
库特 ( Robert D.Cote)等人通过对科斯的批判继承,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深化。
1
一是把交易成本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交易成本是指谈判、履行合同和获得信息所需要运用的全部资本 ;狭义的交易成本则是指单纯履行契约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2
二是把交易成本区分为事前和事后两类。事前的交易成本是指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协议的成本 ;事后交易成本是交易之后发生的成本,它可以有多种形式。
3
三是进一步强调交易成本是运用经济制度的成本,强调交易成本是由于制度摩擦所导致的费用,即 “经济制度操作成本”,特别是由于产权不清必然导致各类摩擦发生。
4
四是强调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的核心,突出真实信息的表现及其获得和识别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信息成本的高低,即市场价格信号的真假,以及对其识别的敏感性,根本取决于产权制所规定的市场交易当事人的权利及责任、风险界区是否明确,价格归根到底是产权的市场运动形式。
5
五是强调交易成本是人们在普遍的社会交换关系和协调交换关系中发生的费用,其发生的前提是人们的利益分歧,这种分歧的克服和协调发生的成本本质上就是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监督管理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等。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和市场是相互替代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企业代替市场会降低利用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但同时又会带来内部管理费用的上升。如果通过股权和期权的激励,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内部化,成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收益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