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讲了提取绩效指标的方法,今天我们讲绩效指标如何量化的方法。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绩效管理第一篇文章的案例:
大家仔细看绩效考核标准有什么问题?
主要问题有:
(1)考核标准制定太随意,不同指标和目标,考核标准都一样:每超过、低于1%,加、减1分,最多加、减2分。标准乱定,导致最后计算的分数肯定不合理。
(2) 用一样的定量方法,不能体现每个指标的特性。
这样考核计算标准最后就会使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这个是核心点。
那么,怎么样设定指标考核标准,也就是如何量化?有下面一些方法:
1.非此即彼法
适用于那些强制性指标,要么达成,要么没有达成。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即得100分,否则就是0分。例如安全事故,如不发生100分,发生了就是0分。我们看下面示例红圈圈部分:
2.百分比法
适用于一个连续的指标,如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值/目标值×100%。我们看下面示例红圈圈部分:
3.层差法
适用于非连续的、非精确类指标,根据计分原则按区间定义数值,我们看下面示例红圈圈部分:
4.加减分法
按照事先设定的加减标准对指标进行计分,我们看下面示例红圈圈部分:
5.定性指标定量描述法
定性指标通常是某项工作任务、某项工作计划,定性指标的界定是KPI制定的难点,通常采用分级描述法进行量化分级描述法。如下例:一维度两级描述
这个例子就是把及格标准和良好标准描述的很清楚。
也可以用一维度五级描述法,如下例:
每级别的描述都是具体的行为,如果发生某个行为就对应某个等级。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即使有等级描述,领导也搞不清楚如何打分,出现乱打分,比如我要打81分呢,还是打83分呢,很难打,一堆抱怨,这个在实践中经常碰到。给大家推荐下面这个示例,可以很好地操作(看橙色部分):
以上评分标准就很好把握。
最后在绩效考核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头疼的问题:业务部门通常指标都可量化,而且是和实际情况容易挂钩,但职能管理部门包括员工,有些工作是例行性的,或者难度没业务部门那么大,我们在实际考核中经常会出现业务部门经常是低分,而职能管理部门通常是较业务部门分数高,造成内部不公平。怎么解?有个办法如下例:
像信息部这样的职能部门,在评分标准设定时要更加严格一些,达到目标值就算合格,得80分,想要打100分就要求很高了,而且最高分只设100分。但业务部门前面讲过我们通常会设底限值、目标值和挑战值,做的好是可以超出100分的。这样最大程度避免了业务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不平衡的问题。
还有职能管理部门的员工绩效指标量化如下例:
你达到目标就是80分,如果要更高分,就要做目前工作的改善和提升,没有改善和提升就只能打80分。这个也达到了驱动员工不断去做改善。
业务联系:
评论区回复“进群”,我们看到后会及时联系您,请您免费加入润启领教HR学习交流群,跟更多大咖与业界大拿交流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