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国库是由什么管理?(清朝的国库里到底有多少钱)

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国库,用于国家的花销用度。清朝的国库又是怎么样的。带大家了解一下。

 
 
 

清朝的国库是在顺治朝立的,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完善,基本完备。顺治朝初期,设银库,主要管着金、银还有制钱。康熙三年,把银库、缎匹库还有颜料库全部划归户部管理。雍正皇帝可是个管钱的能手,康熙朝时的追国库欠款就是他办的,在管钱上还是很有手段的。雍正元年,他特命王公大臣统管三库,并且给予他们直接的行政权利。到了雍正八年,三库基本独立,形成了基本独立的衙门,由管库大臣管理。管库大臣由满汉官员各两名组成,相互监督。雍正皇帝是个多疑的人,并且非常痛恨贪污官员,因此管库大臣需要他亲自认命。到此时,清朝的国库制度基本完善。光绪二十六年,发生了著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军纵火烧毁了大清朝的国库,此后三库再次划入户部,直到清朝灭亡。

清朝国库主要分两部分,即内库和外库。内库主要是内务府管理,存着的都是皇帝以及后宫的私房钱。当然在内务府还存着一笔以备不时之需的外库银子。外库就是用于国家开销用度的国库。顺治年间,清朝入主中原,国家时局动荡,南明势力仍然存在,国家的战争连绵不断,因此国库里没有多少存银,只有二十多万两。

 
 
 

到康熙初年,社局基本平稳,国家开始休养生息,康熙六年,国库的存银增为二百四十八万两。康熙亲政后,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等一些重要事件,使国库空虚,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养,到康熙五十八年,国库存银为八百万两。从雍正继位后,对国家财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士绅一体纳税、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都见有成效,到雍正九年时国库里的存银达到五千零三十七万两,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时,留给乾隆六千万两家底。短短十三年时间,净增五千万两,实属不易。

 

到乾隆朝时期,清朝统治达到鼎盛,国家康定,到乾隆三十九年时,国库库存七千三百九十万两。但是也架不住乾隆的败家。除了平定大小金川,收复准格尔外大大小小的战役几乎抽干了国库。加上乾隆的六下江南,时不时的修俩园子,到嘉庆三年,国库还剩一千多万两。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驾崩,嘉庆帝赐死了和珅,抄没了和珅的家产,和珅家产等于大清十五年的收入,但是嘉庆皇帝并不是一个幸运的皇帝。他在为期间常常发生灾荒,政府的救济,需要银两,再加上白莲教的起义,大大小小的战争,到嘉庆去世国库基本没剩多少钱了。

 

到清朝末期,道光皇帝还算是勤俭节约,不舍的吃不舍的穿,才攒出来了三千三百万两。可是面对鸦片战争,软弱无能的道光杀林则徐,向外国割地赔款。到他执政后期仅剩下八百多万两。咸丰继位初期,国库里的存银更是低到了极点,咸丰三年,国库实存十一万万两,真是可悲。

同治朝,洋务运动,国家收入有些好转,但是架不住慈禧太后的顽固派的反对,再加上慈禧太后的败家,1894年甲午年的生日,非要给自己举办一场隆重的生日,导致北洋海军的军费都拿不出来。她还要修复圆明园。到光绪末年时国库已经负债累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