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区别(疾病分布的相关问题)

流行病学上上周西安交通大学已经讲解了关于疾病分布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课堂上进行了相关的实习练习,而总结下来就是如下的几种问题形式。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影响疾病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有:

  1. 疾病病程的延长,这将导致今日患病序列的人增多,而死亡或者康复的人减少,总的患病人数增加,分子不变。

  2. 寿命延长,同样的道理,寿命延长的意义在于患病者无法康复,死亡减少

  3. 发病率增高,发病增多,自然就上去了

  4. 病例迁入

  5. 健康者的迁出,分子减小

  6. 易感者迁入

  7. 诊断水平提高,这里诊断水平提高后,被诊断为患者的可能性增加。

  8. 报告率提高,提高报告率实际上是更增加了疾病患病率的真实性。

影响疾病患病率降低的因素:

  1. 病程缩短,换言之要么死掉,要么康复

  2. 发病率下降

  3. 病死率升高,病死率升高,那么意味着患病的序列进入死亡的增多,患病的人减少

  4. 健康者迁入

  5. 病例迁出

  6. 治愈率提高

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遵循的是单一变量,也就是理想化情况下,只有一个因素变,而其他不变,或者变动较小,当然这也是理想情况下。

此图仅用于配图

疾病年龄分析的方法有几种

一般来讲,按照年龄分析也就两种:横断面分析和出生队列分析。

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者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死亡趋势,对于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来说,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以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发病率和患病率有什么不同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时期内的新发病例数,分母是可能发病该病的人群。通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语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