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高发、频发是当今社会的特征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驾驭风险的本领。组织工作在选人用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同样存在一定风险。笔者认为,应当积极面对、加强管控、妥善处置,努力把风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积极面对,克服风险带来的恐慌。要纠正视风险为“洪水猛兽”,不敢在风险下开展工作的错误观念。坦然接受风险客观存在的现实,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不能因害怕承担责任而选择逃避。如在基层推行各项方针政策时,难免会由于群众不理解而遇到阻挠。要善于从中发现风险,不能“一叶障目”疏于察觉,也不能“鸵鸟埋头”视而不见。要准确预估风险大小,在思想上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既不能大大咧咧“趟雷区”,也不能因噎废食被束缚住了手脚。要以成功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等重大风险的典型事例为借鉴,培养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克难攻坚的信心,把风险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加强管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要增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和工作的前瞻性,通过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管控措施,降低风险发生可能。如在干部选拔考察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事前的调查排摸和分析研判工作,通过大范围、多群体地搜集意见和谈心谈话,梳理出使用该名干部可能引发的风险,准确识别风险来源和风险点,为能够“对症下药”提前打下基础。要把风险管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多方参与、整体兼顾、全程跟踪的预警机制。如组织部门与纪检部门每年联合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进行日常考察评估,随时掌控风险变化,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扭转不良趋势,始终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妥善处置,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要在事前做细做实应对风险的各项预案,充分考虑风险发生后的各种不利局面,提供多样化的风险应对措施,做到第一时间控制风险规模和影响范围,防止风险扩大。如针对干部的信访问题一经查实,应当立即做出相应处理,同时做好信访人的答复工作,防止引发进一步的舆情风险。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风险处置方案,避免生搬硬套,在错综复杂关系中抓住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化解主要矛盾,牢牢把握主动权。事后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为今后再次遭遇类似情况提供有益经验借鉴。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