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具有超强的优势和韧性)

小农经济,经历了悠久的岁月洗礼和朝代变更,依然都有着超强的韧性和优势,可以说,它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可靠保障,也是农业社会稳定的基石。即使是今天农业科技不断推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了,也不要轻言放弃小农经济,以学习西方的大农场为时髦。

我很同意学者刘守英的分析,小农经济的优势,源于它的分工最合理、经营最灵活、激励最强、包容性较大。

第一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内分工,是最自然最合理的分工

家庭成员之间体力、智力、速度、技巧会有差异,而这种差异为当家人最了解,家长会合理地安排劳动分工。“男耕女织”就是最佳的分工,而让男织女耕显然极少。;“晴耕雨读”就是根据天气合理配置自己的时间;“耕读传家”,又是父辈对子女教育的分配分配与最佳投资。

家庭成员工之间的分工,往往是家长根据全家成员自身的条件,深入分析后进行精准的安排,这期间,不用协商、更不用交易,几乎没有交易成本,通过配置劳动力、时间和其他资源,这是任何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所无法比拟的。

原来的人民公社制度,表面上可以通过机械化来提高效率,但谁来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全凭生产队长说了算,生产队长再火眼金睛都不行,如果生产队长再有些“小九九”,根据亲疏远近来派活,那分工就更低效率了。

 

即使是很多的现代化农场,农场主在配置劳动力和资源上,也未必会有小农经济的家长们细致、准确,他们往往是根据外在的特征来判断,根本不会有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之精准、深入。

因此,小家经济的极大优势,就是一种最自然、最合理的分工,而且是家庭成员内部的分工,根本不需要很麻烦的协商、交换,这就使小农经济虽小、弱,但却能历经朝代变迁、天灾和虫灾等恶劣局面,顽强存活下来。

第二 小农经济的经营最灵活,激励最强烈

小农经济的成员较少,利益一致,遇事互相商量,由家长拿一个主意,全家人就全力以赴地去干,经营最灵活,不需要那么多繁文缛节,也不需要多次开会和调研。这也正是很多家族式小作坊的生命力所在。

 

小农经济的激励也最强烈,财富都是自己家的,为了下一代,父母多辛苦点,是无怨无悔的。子女在父母的教导下学习、辅助干家务、干农活,都是识大体的。即使兄弟姐妹将来会分开独立过日子,但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亲情维护着呢。

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往往直接源自小农经济。父慈子孝、兄友弟悌、长幼有序、夫唱妇和等,都是源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因为只能这样的道德信条做到,家庭生产才能最大化,财富积累才会最快,全家才能过上好日子。

 

第三 小农经济有助于农工互补,包容性大

小农经济还能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搞建筑业、手工业、酿造业、养殖业、纺织业等,都可以在农闲时节展开。小农经济,是复合型的农村产业,虽然它不是专业化、高效率的现代化大生产,但却能丰富家庭的总产业、增加家庭收入,维持家庭成员扩大时的开支。

 

 

小农经济的农工互补,虽然也会被诟病为不利于分工,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评论的人不要忘记,小农经济的优势恰恰是通过这种自给自足,将自己的劳动建立在自己的生产资料和时间自主分配上。虽然社会化大生产具有效率优势,但也可能丧失了劳动者的自主性,导致了劳动者就业的依附性。如果将来资本统治了大多数的农副业生产,农民哪怕是想在土地上劳动就业就业,就将是一个新的困难和问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得看到我们自己的长处,小农经济较为发达,也要看到我们的人多地少的国情,千万不要以学习欧美为时髦,忘掉了自己农业的根系在哪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