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关键是看决策,建立良性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质量,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
决策的几大环节
1、分析需要哪些事项需要决策;
2、决策的制定过程,信息、方案制订、研讨、信息再搜集、拍板定稿;
3、方案落实的辅助方案的制定与定稿;
4、决策方案的试运行,查明障碍与问题,拟定支持计划与决策方案落实时间表;
5、决策方案落地的执行检查,方案制订的时候应该制订相应的预案;
6、制订后续长效机制。
企业内部需要进行决策体系优化的原因
表面的问题:
1、决策过程草率,信息不充分,研讨不充分,决策草率;
2、大量决策积累,很多事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3、决策权过于集中,日常事物性工作占据了高管人员的大量精力;
4、决策与执行脱节,决策方案不能很好的落地;
5、中基层人员在决策中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足;
6、决策方案与相应辅助措施缺乏配套性,企业各业务单元的工作不能很好的衔接。
深层次问题:
1、企业领导在决策时好大喜功,部分员工阿谀奉承,部分员工各怀鬼胎;
2、领导为了控制风险、控制成本,而将大量的决策权集中,但忽视了决策慢、周期长,所增加的管理成本,以及增加人员所带来的人员成本激增。
3、由于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并且企业没有有力的威慑,也没用足够的诱惑,导致企业内部歪门邪道横行,表明上企业领导掌握了决策权,实际上下面的员工各显神通。比如:表明上员工的任何收入都需要老板审批,但实际上员工可以有一些办法去捞黑钱。
4、各部门本位主义严重,企业经营发展没有确定主线、主思路,部门间协同性很差。
5、很多企业高管因为搞不清楚有哪些大事需要去考虑、去决策,所以只能去抓一些细节问题。
决策体系建设与优化项目实施方案
1、成立优化小组,由企业的负责人担任组长,企管部经理(或类似岗位)担任常务副组长,可聘期外部管理顾问担任副组长,组员也主要由企业内部相关岗位员工组成。外部管理顾问主要是提供一些方法、思路上的引导,以及在重大权利问题上,能给予相对中立和公正的意见。决策体系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形成长效机制,外部管理顾问在此项工作进入正轨以后,外部管理顾问就可以撤场了。
2、分类理清企业需要决策的事项。一般企业需要决策的事项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
长期规划类,如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产品研发等。
-
中长期计划类,如内部管理提升计划、内部人员培养培训计划、市场开发计划、工艺改进计划等。
-
企业文化类,如企业的价值观、愿景、企业氛围、员工精神面貌建设培养等。
-
权责分工与人事类,如组织结构、部门职责、权限界定、岗位设置、编制、人事任免、考核、薪酬等。
-
权责界面下的管理制度、流程等。
-
经营往来类,如重大的采购、销售事项,或非常规的采购、销售事项等。
-
资金收支、费用申请类事项。
-
工作计划类,如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管理人员工作计划等。
3、对各类决策的决策机制现状进行调研和诊断,分析问题,确定改进方向与方式。
4、根据决策的分类,分别拟定对应的决策机制。决策机制要包含上文中所列举的主要决策环节。决策机制的制定与优化,可以统一进行,也可以分类别展开,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需要,或者针对企业内部反应强烈的问题来进行。
5、根据新拟定的决策机制,对现有的组织、岗位、权责、制度流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定稿也要依据决策机制来进行。
6、组织对决策方案进行落实,很多方案不是一次性落地的,决策方案本身就要包含相应的计划,每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7、方案实施后的跟踪检查,设立触发条件,在何种情况下,要对方案进行重新决策。
决策体系建设与优化的作用
1、理顺企业管理中的挺重、主次事项,让高管更能有的放矢。
2、以优化决策为标的,为企业内部权责分工建立依据。
3、设立决策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推动企业内部逐级授权。
4、促进企业建立高效、良性的内部沟通机制。
5、明确各项方案的优劣之处,明晰相关辅助措施,及方案落实的障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