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中效率主要是指的的市场效率和经济效率,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可以跟我一起思考一个如何利用这些经济学理论和知识,让个人的效率最优。
今天一起学习的曼昆经济学的第七、八章《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国际贸易》,市场效率是指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效率。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效率呢?简单来说就是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取一个最大的收益,但是我们大家都会发现这个市场效率其实很难达到所有参与者效率最大化,因为市场的参与主体之间的能力存在一些差别,比方说咱们今天一起解读的经济学原理,有的人可能学过,有的人就没学过,所以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
经济学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从本质上说明了交替关系其实就是在经济学当中一个基础,但同时它也告诉我们营销到底是什么?
营销其实就是交替关系、交换,简单的说就是用自己的东西去换别人手中的东西。
那么如何换呢?就是要让别人感觉你拿出来的东西比较好。大多数人都有就有两个基本思路,
- 让他觉得你的东西更值钱。
- 让他觉得他自己的货币不值钱
如何让他觉得你的东西更值钱的,举个例子,营销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细分市场,那为什么要细分市场呢?因为在细分市场中的客户他会觉得你的产品更值钱。
鹿晗粉丝见面会的门票,你找我购买会很难,因为我压根就对这个人没什么感觉。
那如果你要是先能划分出来谁是鹿晗的粉丝就简单多了, 粉丝往往会重复消费,很多所谓的明星粉丝会的会长,其实往往都并不是真正的粉丝,而是明星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创办这个明星的粉丝团,这样的话就可以不断的聚会,不断的去细分这个明星商品消费群体,它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案例。
如何让他觉得自己的手中货币不值钱呢?比如制造一些假的抢购假象,很多网红店铺刚开张门口排队的往往都是托儿,真正有几个人彻夜排队,这个通过制造一个氛围,这个再不买就买不到了,很多人才会愿意去付钱吗?其实这招啊,很多店都在用啊,你比方说像很多卤菜店啊,很多什么奶茶店啊,都在用这种人造的抢购假象制造一种氛围,慢慢的客户真的多了。
生产效率最优化
接着回到我们市场效率最优化,要评判这个效率是否最优,我们必须有评判人和评判准则,这里引入几个新名词:仁慈的社会计划者(评判者)、福利经济学、评判因素。
仁慈的社会计划者就是使整体经济配置最优,能够帮助我们每个人实现福利最大化,在经济学研究当中引入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又心地善良的独裁者来实现这个目标啊,我们在经济学上将它称之为叫做“仁慈的社会计划者”。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这个计划者需要实现经济总剩余最大化,前面有提过总剩余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的评价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的量,那生产者剩余等于卖出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
经济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评价-消费者实际支付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卖出量-生产成本
归纳:经济总剩余=消费者评价-消费者实际支付+生产者卖出量-生产成本
消费者支付的量其实本质上不就是卖者得到的量,所以这个公式最后得到就是消费者评价-生产成本,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就是说如果想让个人福利得到最大化,那么需要买者的评价尽量大并且卖者的成本尽量少,这个结论,马克思当年也同样说过:“共产主义、按需分配”。
要尽可能让消费者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要花钱最少就是0,而卖者的成本最低是什么呢?也是0对吧?我们所说的仁慈的社会计划者的极限目标应该是让所有商品都免费,但同时所有商品的成本也都将为零,这个时候社会经济效率最大化,这么看来其实那不就是马克思当年所说的叫做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马克思给出了方向就是生产资料共有,所有物品按需分配,社会产品的供给极大丰富,那这样的话人类的所有需求就可以随时满足了,这个时候劳动已经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精神追求。
既然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么好,那为什么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实现呢,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还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因为生产还没有实现产出的极大化,现在社会形态发展的极致可能就是大垄断了。
自由市场的效率通常最优,这个确实是惊人的思想。毕竟没有一个人在追求一般经济福利。自由市场包含了许多买者和卖者,而且,他们所有的人主要都关心他们自己的福利。但是,尽管决策是分散作出的,而且决策者是利己的,但结果并不是混乱的,而是有效率的。
市场中看不见的手
如果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我们说这种配置表现出效率。如果一种配置是无效率的,那么,买者和卖者之间交易的一些好处就还没有完全被实现。例如,如果一种物品不是由最低成本的卖家生产,配置就是无效率的。在这种情况下,将生产从高成本生产者转给低成本生产者就会降低卖者的总成本并增加总剩余。同样,如果一种物品不是由对这种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消费,配置也是无效率的。在这种情况下,使该物品的消费从评价低的买者转给评价高的买者就将增加总剩余。
除了效率之外,社会计划者还应该关心平等-福利在各种买者与卖者之间分配的公平性。实际上市场交易的好处很像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分割一块蛋糕。效率问题是能不能尽量把蛋糕做大。平等问题是能不能公平地分割蛋糕。评价市场结果的平等要比评价市场结果的效率困难。效率是可以根据严格的实证基础评价的客观目标,而平等涉及到规范的评价,这种评价超越了经济学范围,并进入政治哲学领域。
作为社会计划者目标的效率上。但要记住现实的决策者也同样关心平等。这就是说,他既关心经济蛋糕的大小,又关心如何在社会成员中切割和分配这块蛋糕。
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前面有提过通过运用比较价格和比较优势原理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原理,各国都可以从相互贸易中获益,因为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但是分析是不完全的。它没有解释如何从国际市场上实现这种贸易的好处,或者这些好处如何分配给各个经济活动者,这里就简单整理一下总结,有兴趣看原书。
当一国生产的产品的比较价格低于国际平均价格时,该国成为该物品的出口国。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而该物品的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坏。
◎贸易增加了一国的经济福利,因为赢家的收益超过了输家的损失。
同样当一国生产的产品的比较价格高于国际平均价格时,该国成为该物品的进口国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生产者状况变坏。
◎贸易增加了一国经济福利,因为赢家的好处超过了输家的损失。
贸易变动会创造出赢家和输家。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赢家的好处大于输家的损失,因此,赢家可以补偿输家,并仍然状况变好。在这种意义上说,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但贸易将使每个人状况变好吗?也许并不能。在现实中,对国际贸易中输家的补偿是很少的。没有这种补偿,向国际贸易开放是一种扩大经济蛋糕大小的政策,但也许会使一些经济参与者得到的蛋糕小了。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世界强国都是先成为出口国然后才会变成进口国,出口会带来生产商的状况变好,对生产商有利的,而生产商它是生产力的最直接的代表,消费者它是一个分散的表现,他不能作为生产力集中的代表,所以在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当中,或者说在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世界贸易体系当中一定是生产者更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所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是世界贸易体系,所有的国家想发展,必须先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出口国,如何才能成为出口国呢?就是让自己制造能力变强。
我们再回到开篇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我的效率更优?”
我的答案就是开放、包容、共享,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要开放心态学习各种知识,通过与他人协作分工实现集体效率最优,同时个人效率也最优。
好了今天解读笔记就到这里了,今天的文章比较长,能耐心看到这里的人实属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三联,谢谢各位小伙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