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价格效应的作用(如何影响国内物价水平的?)

石油是保证工农业生产生活,顺利进行所必不可少的原料燃料,石油价格变动能引起国内相关经济指标的联动反应,并进一步冲击我国物价水平,影响我国经济稳定。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石油需求的对外依赖度处于极高水平的前提之下,国际石油价格一旦产生剧烈波动,我国物价水平和宏观经济,将会因此受到极大程度的冲击。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市场,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敏感度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内需求强劲,石油消费量急剧攀升的背景之下,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石油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也进一步加强。

 

随着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与我国消费者价格之间的联动性,也逐渐增强。

而我国对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这为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向我国消费者价格等价格指标的充分有效传导,创造了必要条件。

国际石油价格影响物价水平的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就是一只无形的手,它能在捕捉市场出现失衡的各个表现之后,自发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并引导经济回归原来的平衡点。

 

工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投入生产的所有中间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加工费用等的总和,而中间产品的价格变动,是上游生产成本。

发生变动的直接反应,通过价格链传导,这种价格效应会最终发生在下游的最终产品上。

可以看出,价格传导实质上体现了经济系统内部,各个环节和上中下游生产链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通货膨胀中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形成,就是价格效应,通过价格链有效传导的结果。

 

经过价格链的传导,价格效应从传导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作用到另一环节,并最终实现市场均衡。

以成本推动型为例,若投入生产的要素价格上升,则在产业链上游的生产成本会随之上升。

但并非厂家完全消化,由要素价格上涨而导致的高涨的生产成本,这种价格效应,会通过生产过程的价格链,传导最终表现在终端消费品上,并由消费者来承担。

因而上游生产商,将增加的生产成本,通过制定更高的价格,并以售卖的方式,转移给下游消费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价格链,由某一环节传导至另一环节的过程。

 

以需求拉动型为例,当消费者对单一商品的需求上涨,在商品供给保持不变的前提之下,市场上会出现超额需求。

此时,市场供需失衡,而生产者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可能存在生产者为谋求更高的收益,而抬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情况。

同样,高涨的商品价格,也会从消费市场传导到产品市场,对生产者产生影响。可以看出,价格链传导方向并不是单向的,传导过程的两个环节,可能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到下一环节。

 

因此,我们在分析价格传导机制时,需要从不同角度,全方面地去考虑可能对价格链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外部和内部的等等。

其中,宏观因素可能包括市场结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微观因素可能包括我们之前提到的生产成本、生产率水平等。

一般来说,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主要通过供给冲击、货币政策以及收入转移这三种途径进行传导。

供给冲击效应

在工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和价格,能决定生产成本。

 

经济学中有关生产函数的分析解释提到,若在生产过程中仅投入单一生产要素,那么当该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势必会承担更多的,因生产要素提高,而带来的生产成本被抬高的代价。

因此,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厂商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不止一种生产要素,这样若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厂商可以通过减少这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平衡各要素投放量,进而控制生产成本,保障收益。

 

石油是工业生产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生产原料,若石油价格上涨,厂商则会减少。

对石油要素的投入,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多种生产要素,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若减少了该要素的投入,则总的要素投入量会因此减少,那么,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创造的劳动产品的数量势必会减少。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工人工资水平也会因此降低。同时,由于生产量不足,雇佣更多的员工,只能继续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负担。

 

因此,企业会进行裁员,而裁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产量的持续降低,总供给也会随之降低。

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前提之下,我国物价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这种情况也就是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的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效果,主要通过影响利率而作用于产出。一般而言,当国际石油价格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国内物价水平的被动抬高,这时,政府会实施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当央行减少货币发行量,消费者在购买同种商品时,则会因该商品价格提高,而付出更多数量的货币。

此时,货币使用价格,利率则会被抬高,投资和消费则会因此减少,总产出会最终减少或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则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石油价格上涨,对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影响是不同的。

于石油进口国而言,当石油价格抬高,国内的消费需求会首先降低,消费需求疲软会进一步导致总产出降低。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也会因市场上需求不足,而随之降低,这样,购买相同的商品,所需支付的货币数量更少了。

而货币剩余能有效抬升投资积极性,对石油进口国的整体经济,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于石油出口国而言,其积极影响更显著直接。

当石油价格上涨时,在出口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出口石油的国家,能获得更多的贸易收入,国内市场上的投资和消费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国家经济便会更繁荣。

 

我国石油行业属于高垄断行业,这意味着国际石油价格,向我国石油市场传导的效果,可能会因此受限,这就对从不同的传导路径去分析和评估传导路径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