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课中我给大家讲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这节课,再给大家讲一讲近几年兴起的另一种融资方式—股权质押融资。
股权质押融资,我们也称为股票质押融资,其是指一种权利的质押,是股东以自身持有的股票作为标的物进行质押,向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或个人取得资金的一种行为。股权质押式融资是在融资担保方式上的一种创新,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机会,目前,股权质押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企业如何进行股权质押融资。
假设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拿出了10元的股票进行质押融资,如果质押率为40%,则上市公司就可以通过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获得4元的贷款。如果预警线设置为160%,则股价4元×160%=6.4元时就会预警,如果平仓线设置为140%,则股价4元×140%=5.6元时就会强制平仓。
我国的股权质押业务起步较晚。在2013年以前,股票质押业务主要集中在场外,2013年5月,沪深交易所和中登公司发布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进行了规范,同年6月24日,上交所和深交所正式启动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拉开了股票质押业务在场内蓬勃发展的序幕。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国信证券等9家券商获得第一批试点资格,6月25日,场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启动首日融资金额便达17亿左右。
2013年以来,股权质押规模不断上升,目前A股共有3338家企业进行了股权质押,约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94.5%,质押股票的市值规模约5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10%。根据过去五年质押规模来看,2015年到2017上半年是股权质押规模快速增长的时期,2015年是股权质押规模增长最多的年份,其质押市值为4.9万亿,同比增长了91%;2018年初以来共有1693家公司新增11224笔股权质押,股权质押规模8486亿元。目前A股市场可以说是“无股不押”。
另外,场内股权质押已逐渐成为最主要质押方式。在2013年以前,股票质押业务主要集中在场外质押,以银行和信托等为主体。2013年开放场内质押以来,约2290支个股进行了股权质押,股权质押规模不断上升。通过过去五年的股权质押数据来看,以证券公司为代表的场内股权质押规模为2万亿,以银行和信托为质押方的场外质押规模为1.3 万亿元。截止2018年6月,场内股权质押规模占比60 %,成为股权质押的主要方式。2018年上半年,场内股权质押规模新增4164亿,是场外质押规模的9.6倍。
当然,任何事物快速的发展,总会伴随着风险,股权质押式融资也是一样。我们看到了近两年股权质押违约的消息在市场上不断出现,为规避风险事件的发生,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交所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1月12日发布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2018年修订)》,并自2018年3月12日起正式实施,其主要对股票质押业务中质押率、融入方、券商及时间节点进行了重要的改变,如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单一证券公司、单一资管产品作为融出方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比例分别不得超过30%与15%,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超过50%等,新规采用“新老划断”原则,相关修订内容仅适用于新增合约,此前已存续的合约可以按照原有规定执行和办理延期,不需要提前了结。增量业务有新规进行风险防控,但大规模的存量现已遍地是“雷”。
下面我们通过三个案例具体感受一下股权质押的“雷”。
首先,我们来看昔日的创业板第一股乐视网股权质押违约的案例。从2016年4月起,贾跃亭与西部证券陆续签订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贾跃亭将其持有的2150万股乐视网股票质押给西部证券,融入初始交易本金5亿元,双方约定购回交易日为2017年7月24日。而到2017年6月20日,贾跃亭未按约定支付利息,且未能依约履行提前购回的合同义务,构成违约。2017年7月,西部证券向陕西高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贾跃亭支付融资本金、利息、违约金共计约4.83亿元等。除起诉贾跃亭外,西部证券还相应起诉了贾跃民、刘弘、杨丽杰,涉及金额总计约10亿元。西部证券依据市场标准评估认为,截至今年2月26日依据加权平均价每股4.74元测算,对信用交易业务质押股票乐视网融出资金本金作为单项金融资产需计提减值准备4.39亿元,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30%。通过初步核算,此次计提单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中,西部证券将减少公司合并净利润高达3.3亿元。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节能环保领域的领军企业-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股权质押违约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2018年1月16日,已停牌6个月的神雾环保发布公告,终止与神雾节能的重大重组事项。2018年1月17日,两只股票复牌后双双暴跌。在此之前,母公司神雾集团进行了大规模股权质押操作,此次股价下跌导致大部分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被提示存在平仓风险。同时,神雾集团与华融证券的股票质押式回购展期后仍未能按协议约定完成回购交易,构成逾期违约,华融证券启动了违约处置程序。股票质押式回购违约、部分银行债务及融资租赁逾期支付等问题导致神雾集团大量上市子公司股票被冻结。至2018年2月28日,神雾集团持有神雾环保股份4.31亿股,持股比例42.67%,质押比例高达99.78%,且质押部分已触及平仓线,导致被司法冻结的股份3.17亿股,占持股比例的73.46%;持有神雾节能3.49亿股,持股比例54.83%,质押比例高达97.22%,且质押部分已触及平仓线,导致所有股票已被申请司法冻结和轮候冻结。母公司的负面行为也导致了子公司评级不断下调,其中神雾环保2018年经两次下调从AA下调至BBB。神雾集团则由AA-经三次下调至B并列入观察名单。股价的暴跌以及信用评级的下降使得公司市值大幅缩水的同时也降低了公司信用。神雾环保发行的“16 环保债”在所有投资者都选择了回售的情况下,发生了本息4.86 亿元的违约,部分银行债务及融资租赁债务出现逾期,职工薪酬未能按时支付,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与此同时,神雾环保也发生流动性困难。2017年报显示,神雾环保期内净亏损10.21亿元,相比2016年下滑456.99%。此外,在2016年至2017年,神雾集团连续两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负,分别为负2.29亿元和负13.83亿元。截至2017 年末,神雾环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为3.69亿元。
最后再讲一个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华谊兄弟深陷股票质押漩涡给市场所带来的负面情绪。6月6日,华谊兄弟一则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公告引发市场恐慌情绪。据公告所示,交易完成后,王忠军作为华谊兄弟第一大股东、公司法人,手里仅剩2.21%的股份,而王忠磊所持股份也仅剩1.04%。公告指明股权质押的用途为“个人融资需求,拟用于项目投资及股权投资。一时间,“华谊兄弟俩股权质押套现跑路”的质疑席卷而来。6月11日,公司开盘后大跌3.25%,6.85元的股价也创了2013年6月以来新低。当晚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公开回应,“股权质押不是抛售股票,更不等同于‘套现’。股权质押既不会影响华谊兄弟的股权结构,也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为了平息外界的争议,王忠军解除了部分质押,并在12日晚间,华谊兄弟连发14条公告,内容涉及更新公司两位实控人的股权质押比例、全资子公司及实控人为上市公司提供综合授信担保等。在如此强心剂下,华谊兄弟股价12日微涨1.61%收报6.96元。尽管如此,依据最新公告,王忠军、王忠磊的股权质押率皆仍保持在85%以上。其实市场面对华谊兄弟股权质押问题的反应不难理解。股权质押作为最常见的筹资方式之一,如若还款能力跟不上,股权被平仓,将导致上市公司无人承担经营发展责任。此外,如果有人利用股权质押套现,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风险或者不良后果。
下面,我再来具体讲一下股权质押的“雷”所带来的风险。
其一,股权质押引发的连环平仓和爆仓风险,这也是最严重的风险。
质押比例较高的个股在股价下跌时易形成较强的负反馈机制,即平仓导致股价下跌,使得部分质押股票爆仓从而股价进一步下跌,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股票质押达到平仓线,进一步平仓,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若此人是大股东,那么冒着控制权转移的风险选择股权质押,往往意味着其缺乏足够资金或其他融资手段进行补仓,因此质押比例高对应着更高的强制平仓风险。
其二,丧失股权与控制权的风险。
目前,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是股权质押的“主力军”。质押次数多且质押规模大。高比例股权被大股东质押出去后,就存在着被冻结、拍卖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股权转移。控制权的变更往往引起上市公司经营、人员等的重大变动,会对上市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形成巨大的冲击,进而形成对上市公司股价的进一步打压。
其三,高比例股权质押还会面临回购需求带来现金流压力。
控股股东如果是母公司或者同为发债企业,对持有股权进行了高比例的质押,那么在进入解押期时,大规模的现金流需求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或者股东的信用压力,甚至出现违约风险。并可能会由此引发连锁反应,暴露存在的风险,影响企业整体信用等级。
那么在知道了股权质押的风险性后,我们应如何有效规避呢?
第一,企业自身应明确主体责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强化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主体责任。明确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属于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范畴,承担信息披露的主体责任,必须配合上市公司履行披露义务,及时、准确地告知公司股权质押情况,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追责。
第二,构建企业风险隔离屏障,提高治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隔离股权质押引发的相关风险。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和规范运作,通过引入专业职业经理人及战略融资负责人,进行专业化管理。
第三,针对大股东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适当控制大股东股权质押规模。
管理层应将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纳入风险监测范围,并时刻关注股票价格、市场行情及大股东所持股份的变动情况,准确掌握大股东的偿债能力、现金流及所融资金的使用状况,评估补充质押股票或其他依法可以担保的财产。并建议大股东实行逆周期调节,当股价处于高位时,适当控制质押比例,避免因股价突然暴跌引发潜在风险。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我分别讲了股权质押的发展历程、现状,并通过三个案例分析了其所具有的风险及企业应如何规避风险。企业在做股权质押融资时,只有提前预判并防范其背后的风险,才可有效避“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