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济转型升级的阶段(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所谓转型升级,指的是从速度型效益转向质量型效益;从行业之间转向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再配置;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从以工业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向以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为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兼办公厅主任余斌1月27日在由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新年论坛2018”上作主题发言时表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攻关期,可以从质量型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自主创新以及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等角度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速度型效益转向质量型效益

余斌认为,所谓转型升级,就是指从速度型效益转向质量型效益,从而保障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基本稳定。

过去近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有一个基本特征,即速度型效益。“只要经济增长达到10%以上,所有行业和企业都会取得利润,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会明显改善。反过来一旦经济增长低于8%,很多行业和企业出现亏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滑坡。”余斌说,这种因为经济效益取决于增长速度本身的状况可以概括为速度型效益。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台阶式下降不可避免。“当经济增速出现台阶式下降的时候,如果仍然是速度型效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台阶式下降也不可避免。”余斌说,所以,转型升级是指当经济增速出现台阶式下降的时候,需要让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实现从速度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

余斌表示,未来,无论是工业生产领域、农业生产领域,还是服务业领域,都需要大幅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质量台阶式的上升,从而保障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基本稳定。

从行业之间转向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再配置

余斌认为,所谓转型升级,指的是从行业之间转向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再配置,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余斌介绍说,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方法就是行业之间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所谓行业之间的生产要素再配置,指通过改革开放让原来处于低效率部门的生产要素重新流入高效率部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过去四十年,我们把大量原来配置在低效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到高效率的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余斌表示,但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行业间生产要素再配置,空间越来越小。

余斌提出,所以转型升级,就是要将行业之间生产要素再配置转向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再配置,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说要通过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坚决消灭僵尸企业,从而让行业内没有竞争力、低效率企业有序退出,把生产和市场向高效率企业转移和集中,提高行业集中度、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

余斌认为,所谓转型升级,就是指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余斌表示,经过近40年的快速追赶,目前我国产业已达到跟随、并跑与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大幅度缩小。

“所以转型升级,就是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新阶段。”余斌认为,未来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逐步改变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确立新优势,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余斌说,这一阶段还可细分为两步。第一步,转变到以模仿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阶段;第二步,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产业进入到领跑阶段后,将会转变成以前沿式创新为主的阶段。

从以工业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向以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为主

余斌认为,所谓转型升级,指的是从以工业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向以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为主,提高服务业领域的效率和竞争能力。

余斌表示,过去近四十年中,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如今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制造业通过全面对外开放,通过全面参与全球竞争及通过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转型升级,就是从以工业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向以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为主。”余斌说,我们要探索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融入全球,参与全球竞争,提高服务业领域的效率和竞争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