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早期大咖学者如何看待经济周期)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早期的那些大咖学者是如何看待经济周期的,他们各自持有着怎样的周期理论观点?我们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启发?

 

经济周期本身只是一个术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出现经济危机的一种表述。关于经济周期的决定力量,理论界一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是由外部因素的冲击所引起,比如货币增发、信贷冲击等。另一派则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是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决定,比如资本要素、消费支出等。

 

这其中,写了著名经济学著作《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看不见的手,他认为社会分工是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经济向好并不是来自谁的恩惠,而是每个人出于自己利益的精打细算。

 

说白了就是,大家是因为都想让自己发大财,看到做生意有利可图了,才会开动生产,所有人勤劳工作,创造了更多价值和财富,推动经济向好发展。而当生意不好做的时候,卖啥东西都不怎么赚钱了,热情也会减退,关门裁员,节衣缩食,经济也会因此下行。言外之意就是,经济会根据人们的预期变化,自发调节。

 

后来有位英格兰银行家,桑顿,他发现无论哪个时期,好日子过后总会经历一场危机,危机过后没多久又会复苏,复苏几年后又会产生新的危机摧毁经济。桑顿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来降低资金流通速度抑制经济过热,或者通过降低利率刺激经济活动。此外信用的收缩,比如减少贷款,也会造成萧条,而信用的扩张则会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桑顿觉得不止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有另外一只手,在推动着经济发展,这也成为最早的经济周期理论。

 

另外一位经济学大师凯恩斯,也提出了他的周期理论。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指望经济自动纠偏,或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是有缺陷的。他提出了一种假说,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流动性陷阱理论。说的是当经济萧条时,企业都在恐惧,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投资活动降低,资金需求下降,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即便释放再多的货币,利率也都不会再下降,人们即使在超低利率环境中,也不愿投资和消费,而是选择持币。所以此时不光经济自发调节失效,连货币政策也不管用了,也就是央行撒钱,大家都不花。那么这会该怎么办呢?凯恩斯主张,必须通过积极运用政府预算,直接稳定就业和总收入。这也是我们之前讲过的财政政策,说白了就是既然给你钱,你不花,那政府就帮着去花,建设基础设置,修公路盖大桥,带动投资,帮助大家恢复信心。通过拉基建进行逆周期调节。

 

不过也有人坚决反对凯恩斯主义,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被称为货币大师的弗里德曼,就在《美国货币史》中批评凯恩斯主义者,忽略了货币供应,以及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的重要性。弗里德曼把所有经济问题,都归结为了货币波动,在他看来,货币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才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并认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力量。

 

所以我们看到,在面对周期问题时,这些历史上知名的经济学家也会有各自的看法。但其实无非就是在探讨,经济周期到底是由无形的手,也就是内部因素决定的,还是由外部因素,这只有形的手引起的。

 

我们不是经济学家,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争论,而是应该联系自己,如何通过了解这些理论,提高自己的投资胜率。市场的运行确实存在内生周期,而这个内生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预期来驱动的,也就是,周期说到底还是人的行为导致的,央行想要对冲周期,就要进行逆周期调节。

 

那么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就要逐渐适应这种做法,甚至提前预判这种做法,先人一步行动,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投资胜率。

 

明天我们开始一起学习4大类不同时间跨度的经济周期,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康波周期,库兹涅茨周期,朱格拉周期以及基钦周期,先来说一说周期中的巨无霸-康波周期。明天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