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就是存货减值损失。
02库存商品减值损失是如何计算的
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多种细分类型,这里只讲最简单的库存商品如何计算减值损失。
前面说了,资产减值损失是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损失。
可回收金额,专业术语叫做可变现净值,是指库存商品的预计收入-预计销售费用-预计税费。
账面价值,就是库存商品账面记录的金额,如果之前已经计提了减值损失,那么就是减去减值损失的金额。
比如库存商品是一台电脑,售价5000,但是预计会发生销售费用200,税费预计100,那么可回收金额就是4700,如果现在账面记录的金额大于4700,那就说明存在减值迹象,如果现在账面记录的金额小于4700,那就说明不存在减值。
03在产品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如何计算的
在产品的可回收金额,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在产品比起库存商品来说,资产减值损失的计算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在产品实际的用途,以及在产品做到产成品的过程中还需要发生多少成本。
04上市公司是如何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的
根据前面的计算方式,可以发现有几个地方是需要主观判断的,这就有了调节利润的空间。
例如,预计的卖出价格怎么判断?是用当年的全年平均数,还是用12月的平均数,还是用次年最近的平均数?用这三个数据,都合情合理,上市公司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那一个。
预计的销售费用和预计的税费也大致是相同的逻辑。
所以,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数据,进而调节利润。
除了库存商品,还有在产品和原材料,对于在产品和原材料,计算减值损失的方法更复杂,且主观空间更大。
对于在产品的资产减值损失。除了上面几个需要主观判断的地方,还有另外的部分。比如,在产品实际的用途,有的在产品可以做成产品a,有的在产品可以做成产品B。 A和B的预计售价不一致,这就有了调节的空间。另外。在产品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也存在主观判断的因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