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二)因素分析法(又叫连环替代法)
1.定义
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连环替代法的基本步骤及原理
(1)确定分析对象,即确定需要分析的财务指标,比较其实际数额和标准数额(如上年实际数额),并计算两者的差额;
(2)确定该财务指标的驱动因素,即根据该财务指标的形成过程,建立财务指标与各驱动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
(3)确定驱动因素的替代顺序;
(4)按顺序计算各驱动因素脱离标准的差异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二、销售百分比预测法的步骤
 三、企业增长资本来源方式
四、财务比率
(一)偿债能力比率
1.偿债能力的衡量方法
2.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1)可偿债资产与短期债务的存量比较
(2)短期债务的存量比率
3.流动比率指标分析:
(1)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的流动比率数值(尽量采用行业或历史指标对比分析);
(2)流动比率相对上年发生较大变动,或与行业平均值出现重大偏离。应对构成流动比率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各项目逐一分析,寻找形成差异的原因。为了考察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有时还需要分析其周转率。
(3)短期债务与现金流量的比较
(4)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4.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1)长期偿债能力的存量比率
(2)长期偿债能力的流量比率
(3)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第一,长期租赁:经营租赁是一种表外融资。对于这种租赁,到期支付租金势必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如果公司经常发生经营租赁业务,应考虑其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第二,债务担保:担保项目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影响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有的影响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第三,未决诉讼:未决诉讼一旦判决败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在评价公司长期偿债能力时要考虑其潜在影响。
(二)营运能力比率
1.营运能力比率概述。
在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时要利用营运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财务比率。
常见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财务比率指标数据选择指的是当财务比率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资产负债表的存量数据和利润表或现金流量表的期间数据时,为了解决数据的时间可比性,对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选择的问题。
2.常见的6个营运能力比率的计算。
3.常见营运能力比率的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2)存货周转率分析
(3)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
(三)盈利能力比率
1.衡量盈利能力的比率
2.营业净利率的驱动因素分析
本文转自中国会计报,业天勤整理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