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了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了解了什么是可变现净值,确定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的因素。但这还是不够的,可变现净值到底该怎么确定呢?
我们要知道可变现净值,就必须要知道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有两种情况来加以确定。如果客户和你签订了大批量商品的采购合同或长期的合作合同,那市场价格就是签订的合同价格,合同价格可能高于一般市场价格也可能低于一般市场价格。为什么呢?因为合同价格里可能包含了后续的物流费、搬运费、装卸费和售后服务费,也可能低于市场一般价格,因为可能是长期要合作的客户,给予价格上的优惠也是可能的。那没有签订合同的部分价格就是市场的一般销售价格。比如,你有一批商品1000单位的商品,其中有400单位商品签了合同,合同单价是2元,那这400单位的市场价格就是2*400=800,再扣除相关的税费,假设是100,那可变现净值就是800-100=700。其余600单位没有签合同,且市场价格是2.2每单位,市场价格就是2.2*600=1320,再扣除相关的税费假设是120,那可变现净值就是1320-120=1200。
这里我们说的是商品,那如果是销售材料呢?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怎么确定?
材料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出售,一种是用于生产商品
1、直接出售
比如说玻璃,玻璃可以是材料,继续加工生产成镜子,也可以直接出售,做成窗玻璃。直接出售的时候,那就是商品,它的可变现净值和商品出售一个道理,这里就不细说。
2、用于生产商品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继续加工生产成本-估计产品销售税费
怎么解释?很多材料没有可参考的市场价格,怎么办?但材料最终要生产成商品,商品有市场价格,那我们就拿该材料生产出来的商品作为参考价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继续加工生产成本就是目前该材料在市场上的价值,再减去估计的产品销售税费,就得到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又举例来说,一个生产桌椅的企业,他的原材料是木材,该批木材在账上的成本是700,继续加工成桌椅,还要支出300的成本,一套桌椅的市场价格是1500,销售桌椅的税金是100,那该批木材的可变现净值就是1500-300-100=1100。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意味着材料没有贬值,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