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及性,指的是信息的呈现途径与方式,会影响信息能否有效触达受众,进而影响信息对受众最终决策的作用力。
信息从发出到产生作用,要经历这么几个必要阶段:
1. 人们得接收到它;
2. 人们得吸收、理解它;
3. 人们得对它感兴趣或认同它;
4. 人们基于这一信息做出选择或决策,也就是最终受到了这一信息的影响。
商家对可及性的利用,有正向和反向两个维度。
信息可及性的正向利用
正向的利用,即最大化于己有利的信息的可及性,比如:
推出老年手机,或者应用程序提供“关怀模式”,文字更大,色彩更强,按钮更大,方便老年用户使用。
产品说明书同时提供若干种语言,方便说不同语言的人阅读。
使用媒体矩阵,在不同类型的媒体上多频次地做宣传推广,增加宣传信息的覆盖面和渗透率。
信息可及性的反向利用
反向的利用,即最小化于己不利的信息的可及性,比如:
为了尽量让用户少开发票,应用程序不设置自助开票功能,或者把该功能隐藏在比较深的地方。
将客户投诉或注销账户的指引信息深藏不露。
最后,反向的利用咱们暂且不谈,只聊聊正向的利用。
信息的可及性
商家需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让我设计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引导目标受众做出与我有利的选择或决策?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琢磨:
1. 我要向目标受众传递什么样的关键信息?
2. 我的这些关键信息怎样才能有效触达目标受众?这里面涉及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渗透率和频次,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匹配等。
3. 我该如何对这些信息加以巧妙设计,以确保在触及目标受众后能实现预期效果?这要充分考虑信息传播媒介或载体的特点,然后注意怎么措辞、要不要有事实或数据做支持、以什么视觉效果呈现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