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和朋友交往过程中,还是和自己的恋爱对象在一起的,我们往往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获得等价的回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美国社会学家埃默森等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即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等价地给予或回报彼此间所需要的事物。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交换理论基本命题
霍曼斯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他运用强化原理提出了一系列构成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成功命题
行为重复的频率决定于行为获得奖赏的频率和及时性,一种行动获得奖赏的几率越高,奖赏越及时,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命题是典型的的强化原理的运用。比如说在销售行业中,一般奖金和销售员的业绩是挂钩的,业绩越好,获得的奖金越高,奖金即奖赏,跑外拉业绩就是行为。
刺激命题
相同刺激将带来相同或相似行为后果,现有刺激与过去引发特定行为的刺激越接近,则引发同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比如说一位家长答应自己的孩子如果今天打扫了屋子,就给他10元钱。如果孩子下次还想得到钱,那么他就会去刷碗或者做些别的家务。
价值命题
一种行为后果对一个人价值越大则行为对个人的奖赏也越高,其重复同样行动的可能性也越大。比如说明星出演一部好看的电影,好的演技使他获得了影帝的荣誉,赢得了大众的表扬,那么他在演别的电影的时候,也会更在意并去提升自己的演技。
剥夺-满足命题
剥夺值指某人在得到某一特定奖赏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满足则是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奖赏足以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奖赏的状态相同奖赏的重复会导致满足的递减间隔约小递减越大,而长时间间隔形成的剥夺则会提高一种奖赏的价值。比如说如果孩子不管随堂测验还是期末大考考100分家长都奖励孩子看电视一个小时,那么时间长了,他就不会觉得看电视对他来说是一种奖赏了,但是如果家长只允许孩子在期末考100分的时候才奖励他看一个小时电视,而平时剥夺他看电视的权利,那么他会更努力地去学习争取期末考100分。
攻击-赞同命题
行动没有得到预期奖赏获得受到未预期的惩罚则个体可能被激怒使行为的方向是攻击这与强化理论走向的挫折攻击理论的观念完全一致如果行为获得预期奖赏,或者没有遭到预期惩罚,则行为方向是赞同。比如说孩子考了一百分,本来以为自己可以看电视,但是家长并不允许,甚至因为他打开了电视而把他说了一顿。这时候孩子就会发脾气。
理性命题
霍曼斯强调人们的行为选择会同时考虑价值和成功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取决于成功和价值两个因素,而非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此命题在社会交换理论中的地位是突出的,以至于当做“公理”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