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采购需求的不稳定性,灵活改进企业的供应质量与时效,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十分重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一、动态管理的时机
一般而言,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主要由供应商准入、评估、合作、淘汰四个部分构成。
而在供应商管理策略中不可能一成不变,在供应商由准入到退出这一循环中,蕴含着供应商网络的动态性和供应商管理标准、制度的动态调整,是通过供应商的合理新陈代谢使原物料的供应商队伍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企业都应该考虑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
1、企业规模变化、战略调整等,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动态调整与原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如果某种原物料供应市场环境发生改变,间接影响到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常规管理方式无法对供应商进行监督和优化的时候,企业应该针对性调整该类原物料供应商的管理方法,以降低对企业的影响;
3、很多企业都会有一些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部分供应商已经无法给企业带来良性的发展,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该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淘汰那些制约企业发展的供应商。
二、管理调整前的准备
企业要实现供应商的动态管理,首先要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动态管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准备以下几方面的东西:
1、动态管理计划,无论什么事情,最需要的就是列出计划,这样才能知道预期效果是怎样的,也能够便于更快速地实现目标。
2、数据整理,无论是常规管理供应商还是动态管理,数据都十分重要,没有数据就没有供应商的评估标准,所以要提前整理出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付时效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数据,以供决策和执行。
3、积极落实,无论再好的想法,但凡不执行,依然只是空想,所以在准备好对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之后,一定要专人落实与实行,才能收获可观的效果。
三、细化管理模型
从供应商管理模型的各阶段着手,分别细化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1、供应商准入
根据供应商类型和采购策略制订差异化的供应商准入标准,实现供应商准入的客观、公正、有效,为确保供应商的动态性,保证供应商之间的适当竞争,如果在较长时间内都没有供应商变更,采购人员应该针对部分原物料,分析供应动态和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开发计划,连续主动的寻找更优秀的供应商,是供应商优化的有效保障
2、供应商评估
①日常评估:企业根据原物料类别、供应商类型及其对应的采购策略制定差异化的考评标准对供应商的日常供货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供应商存在的问题向供应商发送整改通知单,要求其定期整改。
②定期评估:企业根据原物料类别、供应商类型及其对应的采购策略制定差异化的考评标准,将供应商日常绩效情况、各项指标(研发、生产、质量等)、各项成果(如业绩、客户构成、行业地位等)等考虑在内,对现有供应商进行全面分析,无法达到要求的则进行淘汰。
3、供应商合作
战术合作:企业与供应商关于原物料检验标准的合作,原物料采购提前期、采购批量等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战术合作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战略合作:战略合作是更深层次的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供应商的战略协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付诸实施、共同进行战略投资,通过组建专门合作小组开展企业核心数据的共享、优化双方的运作流程等深化双方的合作。
4、供应商淘汰
①强制淘汰:根据建立起的指标对现有供应商进行淘汰,能够有效优化供应队伍。
②主动退出:除了企业淘汰,供应商也可能主动提出解除合作,这一种方式是企业不愿面对的,当关键供应商突然退出时,企业需要启动紧急供应计划,尽量减少因此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四、持续改进
对于供应商的动态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企业需要持续性进行优化改进,根据原物料供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等因素,不断调整和完善原物料分类、供应商类型、原物料的采购策略、供应商管理的各项标准、供应商管理制度的某些规定等,这是供应商管理动态性的另一个体现。
在企业管理中,以不变应万变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要企业在动态成长中,那么就需要动态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