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三季度末,四大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已达7.34万亿元。三季报不仅展示了上市险企前三季度的资金配置情况,还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险资动向提供了一定参考。
受前三季度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影响,险企公开市场权益类资产收益显著减少。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三大A股上市险企2018年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合计70.29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尤以投资资产额最大的国寿影响最为明显,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为55.96亿元,居四大上市险企之首。
中国平安则获得0.27亿元的正收益,但其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额度不小,三季报显示达到189.02亿元,为四大上市险企之最。
权益资产收益减少
受境内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公开市场权益类资产收益显著减少——这是国寿净利润减少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余三家险企净利润虽获得增长,但权益资产影响亦在财报中显现。
根据三季报,受权益类投资资产减值影响,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18年前三季度合计资产减值损失70.29亿元,相较2017年同期增长34.01亿元。中国平安则是获得0.27亿元的正收益。
此外,利润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类目也会直接影响净利润表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18年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共计261.9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74.12亿元的正收益。
四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两项总额达到331.94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369.74亿元。
其中,中国人寿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最大。该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为55.96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56%,居四大上市险企之首。中国人寿解释该项变动原因为“符合减值条件的权益类投资资产增加”。
除了该项目,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亦由正转负至-54.1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45.57亿元的正收益。中国人寿解释该项变动原因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市值波动。”两项累计对利润表的负向影响达到了110.08亿元。
中国平安集团2018年前三季度没有受资产减值影响,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额度不小,三季报显示达到189.02亿元,为四大上市险企之最。由于目前仅有中国平安使用了新的会计准则IFRS9,由于新准则下,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要求考虑金融资产未来预期信用损失情况,上述波动与准则调整亦有关系。
中国平安亦在三季报中说明,前三季度国内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权益投资大幅增加,总投资收益率较同期波动性加大。
投资收益分化,关注高分红股票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四大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已达7.34万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投资资产约2.79万亿元;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近2.6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8.1%;太保集团投资资产约1.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新华保险投资资产7203.08亿元,同比增长4.6%。
今年以来,险资普遍选择增加固定收益配置。中国人寿方面,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良好,但权益投资收益承压。前三季度,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3.32%,同比下降1.80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为4.60%,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称,第三季度,公司把握利率相对高位窗口加大对长久期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力度。权益投资方面,不断优化权益资产配置结构,但受境内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公开市场权益类资产收益显著减少。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投资表现相对稳定。
前三季度,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7%,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0%。如果按执行修订前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法定财务报表数据计算,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7%,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9%。太保投资资产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8%,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7%;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 4.8%。
中国平安表示,前三季度,公司动态调整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加大长期股权投资,通过资产配置的多样化进一步分散投资组合风险,降低权益市场波动影响。同时增配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低风险债券,拉长资产久期,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匹配。
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末,太保权益投资类资金较二季末增加了10亿元至1568.8亿元,在投资资产中的占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13.3%,显示权益投资步伐仍然很谨慎。
虽然前三季度利润受投资收益拖累,险企对未来权益投资偏谨慎,如未来股票市场进一步下跌,有可能进行平衡操作。
根据广发非银撰写的国寿三季报电话会议纪要,中国人寿表示,权益资产持仓略有下降,A股公司价值显现,对有配置价值的个券进行了增持。将加大对海外投资,目前A股配置价值较高,如果未来进一步下跌,资管将进行再平衡操作,加大对低估值高分红标的的投入。
新华保险则表示,从披露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权益类资产占比变化不大,略有小幅下降。公司目前策略相对慎重,偏好稳定的高分红企业。投资计划来看明年将无太大变化,通过不断调仓稳定投资端收入。
三因素叠加影响,保险非标投资增速放缓
保险资金对于非标资产的投资,今年以来出现放缓趋势。根据上市险企三季报以及机构会议纪要,放缓趋势的背后原因有多重,主要是今年资管新规出台,非标资产供给下降,同时叠加原有非标到期、险企严选优质项目等因素影响。
对于非标资产(另类投资)这一新领域,保险资金的配置力度近年快速加大。2016年6月起,非标资产已超越债券,成为险资配置的第一大类资产,2017年末的占比一度超过40%。不过今年以来,保险资金配置非标资产的增速开始下降,8月末的险资其他投资占比降至38.62%,部分险企自三季度以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非标资产包括固定收益的债权类和权益投资的股权类,前者最典型的是债权投资计划,后者则是非上市股权等长期股权投资。而信托计划、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金融产品,既有固收类,也有权益类。
各家上市险企中,仅中国太保在三季报中披露了最新的投资资产组合数据。从其配置来看,最典型的一类非标资产——债权投资计划三季末的配比为10.9%,环比二季度末(10.5%)提升0.4个百分点,提升速度明显较上半年放缓。今年上半年期间,中国太保债权投资计划的配比从8.6%提升至10.5%,提升幅度接近2个百分点。
从更长时间看,中国太保投资资产中的非标资产配比,从2016年底的13.2%,到2017年底快速提升至18.8%,到2018年6月末为20.1%,也能看出配比提升速度放缓。
其他上市险企未披露三季度末的投资组合,不过根据研究机构公布的电话会议纪要,有上市险企表示非标配置增长放缓,占比下滑。新华保险方面有关人士表示,公司坚持在安全性原则下寻求高收益,今年的非标资产占比有所下降。
其未披露三季末详细数据,不过根据半年报,新华保险2018年6月末的非标资产投资金额为231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2.30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为31.8% ,较上年末减少3.2个百分点。
从上市险企方面的表述看,非标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部分非标资产到期及提前还本,二是受市场政策影响非标资产供给下降,三是险企自身严选优质项目。
多家险企在与机构投资者交流时提到了今年非标市场的一个变化,即在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影响下,非标资产供给下降。中国人寿方面称,预计明年非标的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多增长。
新华保险相关人士称,今年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配置存在一定困难,公司今年资产选取将更多注重风险排查,加强对融资主体信用资质等方面排查。该公司偏好确定性强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今年年初,新华保险抓住结构性存款机会,注重存款配置,利率大约为5.5%。
中国人寿表示,市场的波动变化对资产配置影响不大,未来对标资产将保持稳步增长,在严格控制信用的基础,选择优质资产。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曾在今年中期发布会上介绍,国寿今年对于非标项目的操作思路即,严控信用风险,筛选优质债权型金融产品项目,稳步布局,积累长期高收益的资产,同时积极关注去杠杆过程中低估值优质资产的投资机会。
不过,尽管对非标资产的投资增速下滑,但保险资金未来对非标资产的投资,总体将保持增长。中国人寿相关人士表示,三季末非标固收资产市值超过3600亿元,在投资资产中占比13.4%。这一配置规模及配比,较上半年均有提升。半年报显示,6月末国寿非标固收投资规模3172亿元,配置比例11.70%,其中超过七成投向基础设施、金融、能源、交通、电力、市政等行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