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家里都会停电,后来慢慢从大人嘴里听说,停电是因为电力设备需要定期检修。如今,除了偶尔的突发状况,很难遇到因为电力设备检修而频繁停电了。
这背后,其实正是能源与数字化结合后的成果。由于数字化技术带来的预测性防护,提升了智能检测检测系统水平,能源设施的维护正在走向智能化运维。
能源行业广泛地被认为是基础设施,而今,数字化则被认为是新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当两个同时影响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相遇的时候,合作前提下的分工、基础设施的安全是不可或缺的底层逻辑。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牌栏目《对话》邀请南方电网、中国电子云、三一重能等企业代表,共同就“当数字化遇上能源”等展开了对话。
大象能否起舞?
在“双碳”背景下,一时间各种与“新”能源、数字能源、能源数字化、赋能沾边的高端词汇俯首皆是。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数字能源、光伏、新能源、能源管理系统相关企业有5.67万家,同比增长了154.93%,其中,新增企业名称中含有“数字能源”的企业有93家,是2020年的8.45倍。
但是,相较于其它产业,能源是比较晚和数字化交手的行业,用能源行业业内人士的说法是——“既怕他不来,又怕他胡来”。互联网公司长时间都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时至今日我们也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已经纷纷进军实体经济,甚至比实体产业里的企业做得更好。当数字化的操盘手们叩响能源行业的大门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源行业的业内人士会有这样的担忧了。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数字化操盘手们能否懂“能源老师傅”脑子里的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否真的懂行业用户的业务。
以石油产业为例,石油产业链分为上游的勘探、开采,中游的运输、加工,以及下游的零售、存储和应用几部分。由于油井和抽油机不会自动产生数据,通常采用手工采集的方式,导致数据采集难度大、效率低,这对之后生产数据的统计录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由于建设时间、地质条件不同,油田管理方式、数据采集要求、统计口径不一,数据汇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也就导致了数据分析能力薄弱,数据孤岛形成。类似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石油行业,更是整个能源行业的缩影。
能源+数字化,如何1+1>2?
人类正在经历史上的第三次能源革命,能源生产从石化能源转向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回顾第一次能源行业的前两次革命推动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也让科技进步在工业变革里的推动力量越来越明显。到了第三次能源革命,科技进步与产业跃迁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了。
如今的科技革命,数据成为了继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之后第五大生产要素。如果把数据比喻成一辆辆承载着运输功能的车,那么,数字化的底座就是让这些车辆或畅通无阻或寸步难行的庞大交通系统。这也就是为什么各行各业都在强调数字化是新型基础设施。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在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方面,推动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实施煤矿、油气田、油气管网、电厂、电网、油气储备库、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建设与改造。对此,三一重能首席数字官彭旭明确表示:能源行业的一切数字化转型都需要一个安全的数字底座,而这个安全的数字底座需要数字化的企业为其搭建。
对于数字化企业和能源企业的合作,中国电子云执行总裁马劲表示:“合作的前提是分工,正是由于人类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合作才越来越多。”
在过去十年,中国电子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与国际主流架构比肩的安全先进绿色的“PKS”自主计算体系和最具活力与朝气的应用生态与产业共同体,实现了我国网信产业从0到1的突破。
事实上,当能源行业从“单一生产时代”转向“综合能源服务”时代,传统能源企业相继组建数字化公司,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但对于数字化转型核心的,比如在计算、存储、网络这样非常专业的领域,需要专业的能提供数字基础设施的企业参与,唯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1+1>2的效果。”
中国电子云的能源行业实践
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利用数字化去解决具体问题。在没有完全解决新能源发电消纳问题之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仍将相生相伴。燃气发电清洁、稳定、灵活的特点,成为近中期能源结构转型中弥补新能源关键技术竞争力不足的重要选择。
不过,中国燃气发电一直处于微亏或者微盈的状况。天然气价格和运维成本是影响燃气发电成本的两大关键因素,以运维成本为例,F级燃机每年检修费用5000万元左右,10年一个大修周期,燃气电厂赚的钱几乎都支付了维护费用。
如今,燃气发电的运维管理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此,华电电科院携手中国电子云、国电南自华盾公司合作开发出国内首个行业级自主可控燃机智慧运维云平台。据悉,该平台基于国产化自主可控的设备和技术,采用“1+N”云边协同、运管分离的部署架构,构建起全新的燃机运维体系。“仅一个运行指标的管控与优化,就可以避免运行方式不当而导致的损失,每年能够节约50万~100万元。”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汽机及燃机技术部主任赵玉柱说。
对于能源行业来说,成本问题依然很重要。“我们谈信创不仅仅是为了自主可控,也是为了通过‘系统优化、行业定制’去创建成本更低的数字基础设施。”对此,马劲解释道,中国电子云基于以飞腾CPU 、麒麟操作系统、立体安全防护为代表的“PKS”自主安全体系,携手产业端的力量进行深度行业定制,以此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能源行业,无论是以电力、油气、矿业为代表的传统能源,还是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任何一个微小的安全漏洞,都可能导致大批能源设施陷入瘫痪,甚至由此带来严重的次生灾害。
“安全为先”是中国电子云一直强调的特质,既包括从底层核心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整机、数据库和上层应用的全产业链安全产品,也就是“本质安全”,也包括在云计算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依托于PKS体系内安全厂商的“过程安全”。
如果说成立之初的两年是中国电子云从0到1的小步慢跑,那么今年6月,中国电子云专属云CECSTACK3.1版本的发布则是CECSTACK专属云厚积薄发的关键。无论是中国电子云底层的云原生能力,还是CECSTACK3.1的一池多芯、 开箱即用、行业解决方案与生态集成框架,CECSTACK专属云可以向用户提供一整套从本质安全到过程安全,从云下安全到云上安全的立体的安全防护能力。
基础设施安全、综合成本优势,这些能源行业的底层逻辑并没有变,变的是能源行业通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谁能为能源企业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并提供真正驱动业务变革的数字化技术,谁就懂了能源行业客户的真正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