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很多人都在担心一个问题,中国制造业到底行不行?
这个担心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2008年的时候,中国制造业比重大概是48.6%,占据中国GDP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国开始被誉为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业比重逐年降低
后来到了2020年,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是多少呢?37.8%,直接掉了十几个百分点。所以很多人都在担心,中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现象。
有人说,中国制造业比重降低难道不是好事情么?这意味着我们向欧美发达国家靠拢了啊?
事情并不是这样,今天我就把这个问题说明白,欢迎大家点赞、转发、收藏。
制造业空心化隐忧
确实,在我们这辈人的教育中,第一产业就是农业,就是为了吃饱饭的,这个比重比较低。第二产业是工业,在那辈人看来,制造业是落后的代表,是初级工业,没啥用。
赚的都是辛苦钱,只有服务业,互联网,等等第三产业,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代表,所以前几年从上到下都表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毕竟服务业来钱快,金融、互联网、保险等等薪资水平都是非常高的,而且工作体面,敲敲键盘,看看股市,不用像土木之类的天天在工地上和泥水打交道。
投行内部工作场景
这种注重第三产业发展的道路,被称为“美国道路”。简单来说,中国以前的发展方向就是学习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向他们靠拢。
但是学着学着我们发现有一个问题:西方底子雄厚,拥有金融霸权和科技优势,所以他们可以凭借少量的制造业支撑国家,把不赚钱的、污染严重的制造业分包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自己在科技和金融上赚高额利润。
西方逐渐抛弃高污染和高耗能的制造业,分包给中国和世界
所以,欧美国家抛弃制造业是在人均GDP2万美元左右开始的。
但是中国发展底子薄弱,改革开放的时间又有限,如果我们学美国道路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富起来,制造业就被我们抛弃了。这个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
这个时候的中国面临一个严重的后果:产业空心化,那么产业空心化又有什么后果呢?
1,会造成制造业的萎缩,制造业萎缩以后,中国生产的实体物质就难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吃穿用度都受制于人。就像现在美国,需要从全球(特别是中国),进口初级产品一样。
2,制造业大量的外流。这就导致中国不断失去的财富和国力,同时,我们还在失去大量的制造业人才。
3,大量工作岗位流失,国内就业受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东北国企改革,大量员工下岗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所以制造业空心化,这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中国转变道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那就是抛弃美国式的道路。抛弃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模式
随着这几年中美贸易的不断扩大,我们逐渐认清楚一个事实,虽然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但是制造业水平确实不怎么样,大部分美国商品都是从中国进口,因为虽然他们有钱,但是却没有能力生产大量的商品,而只能有求于中国。
美国严重以来中国商品
很多人都在担心美国制裁中国,美国开始也以为自己很牛,对中国进行关税和贸易的施压,结果制裁了几年发现,对中国的制裁越严格,关税越高,自家的通胀也越厉害,而且中美贸易额随着制裁不降反升,美国对中国的依赖更大了。
这就是制造业的魅力,美国确实在金融上独占鳌头,中国根本不是对手,但是在制造业的整体规模上,美国却完全不是对手。这是我们抵制美国制裁的底气。
那么中国要走什么道路呢?有人说,咱们学德国,走德国发展制造业的道路。
我告诉你,这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因为德国服务业占了GDP的70%以上,农业和工业在GDP的产值中小于30%的,德国制造业先进,但是对GDP的贡献并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大。
德国制造业先进,但是GDP比重不高
就说个数据吧,中国工业增加值虽然不断下降,但是每年的增速都要比德国20%的增速要高得多。
为什么德国这么牛逼呢?
主要在于高端制造业,所以问题关键不在于制造业比重的问题,而在于高端制造业发展得好不好。
中国以第二产业为主?行不通
有人说,那么我们走第二产业为主的道路不行么?这也不行。
为什么呢?
第二产业,也就是制造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机器和资源。简单来说,你有先进的机器,有矿,你的产业就能发展得很好。以前苏联就是这么搞的,重工业非常发达。
重工业重视资源和机器,对人并不重视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以国企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是行不通的,因为国企效率相对低下,处理不好经济发展的问题,苏联后期出现的经济危机就是由于体制问题导致的。后面被迫解体的。
苏联重工业模式解决不了发展问题
所以这条路,行不通。
还有人说,那民营企业主导制造业发展可以么?也不行!
其实,民营企业发展制造业比较好的是在中国福建省,走的是民营企业+制造业的模式,并且有福耀玻璃等大企业。
但是你看,福建省其实并没有富起来,因为钱都被民企老板赚走了,工人拿的都是血汗钱,这就导致了贫富差距增大,老板有钱,工人没钱。而且福建房价被老板炒得很高。
福建厦门房价爆表
这种方法违背了共同富裕,也走不通。
中国发展要走自己的模式
那么,中国到底要怎么走呢?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你看中国现在哪个地方发展比较好?一个是长三角,上海为主,第二个就是珠三角,深圳为主。
这两个地方有一个特点:服务业发达、金融发达,制造业也发达。
长三角中,上海搞了一个上交所,奠定了自己在华东金融中心地位,用这些钱来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搞钱能力一流。
上交所负责搞钱
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负责生产,然后出口,赚美国佬的外汇,发展经济,这样,两架马车一起驱动经济增长。
珠三角地区,深圳和广东一个弄金融和服务业,一个搞制造业。说到底也是两架马车在跑。
广州制造业发达
所以你看,全国只有这两个地区弄得是最好的,其他地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空心化问题。要么服务业不行,要么制造业不行,要么金融业差了一点。
总结
事情到了这个地方已经很清楚了,中国最好的发展模式,就是复制长三角和珠三角模式,走服务业+制造业协同发展,服务业的比重多一点,制造业的比重也不能少。从而发挥出最佳的发展潜力。
所以你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其实不能抄作业。而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拉美和非洲照搬照抄美国的模式和发展体系,结果一个个都落入了发展陷阱之中。
双循环发展战略
2021年,中国第二产业占比反弹至39.4%,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终于迎来反弹,我们离正确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近。而幸运的是,中国的“内循环”和“双循环”战略,已经为我们未来发展,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