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此次降准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12月3日,国务院已对此次降准进行“预告”——李克强总理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提出“中国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降准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优化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 增强资金配置能力
与7月的全面降准一样,这次央行同样强调,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光大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本次降准的目的之一是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目前MLF(中期借贷便利)余额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本月就有9500亿元MLF到期,央行通过降准置换MLF,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银行负债稳定性,起到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效果,鼓励银行为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长期限的信贷支持;同时,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降准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降准政策相较于过去存在特殊性,就在于增加了“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能力”的内容。
严跃进表示,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能力,就是增加银行贷款方面的自主权和投放能力。“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能够有效增加,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能够提高。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未来贷款的额度和投放贷款的能力将明显增强,其显然会影响今年12月份以及明年上半年的贷款投向。”
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
央行有关负责人提到降准政策的另一目的,在于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银柿财经记者,从国际看,2021年下半年来全球经济景气度有所回落,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紧张制约了各国经济复苏。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恢复的态势并不稳固,消费复苏乏力,投资增速不及预期。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较快,但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为4.9%,两年平均增速为4.9%,均降至5%以下,低于预期。同时,经济恢复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仍然较为困难。
董希淼表示,今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在此时宣布全面降准,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促进实体经济稳步持续恢复,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有效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
降准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董希淼告诉记者,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2021年来银行息差总体上呈现缩窄态势,特别是中小银行,受限于负债成本高企,息差回落显著。而随着存款业务监管加强,“靠档计息”存款产品退出以及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受限,对中小银行负债渠道和稳定性冲击较大。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不敢贷、不能贷、不愿贷”的三角困局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央行在年内第二次全面实施降准,继续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在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意愿和能力,巩固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等政策效果,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行为更具持续性。降准之后,对银行来说,流动性更加充裕,资金成本更低,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都将提升。”董希淼表示。
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
但降准并不代表代表货币政策会有新的变化,本次降准后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周茂华表示,这主要是由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的,国内防疫形势整体向好,经济扩张整体恢复至常态,宏观调控政策主要起到对冲效果,对经济面临新问题,有针对性预调微调。同时,对美联储等央行政策正常化的外溢性保持足够警惕,本轮美联储政策调整节奏可能较以往偏快。
全面降准落地后,接下来的资金面和利率走势同样受到市场关注。周茂华表示,“短期降息概率偏低,主要金融数据反映目前利率水平适度,经济也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不排除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尤其降低小微企业,制造业重点新兴领域综合融资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