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赫尔曼西蒙的《定价致胜》,才发现定价学早已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里边的学问竟是如此之深。
才刚刚看了开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点思考。
(1)声望效应
1898年,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价格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标志。这被称为凡勃伦效应,也称为虚荣效应。奔驰汽车的价格如果降到和桑塔纳一样,它的尊贵性也将不会存在。
为什么培训界的老师都以开劳斯莱斯为荣,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可以在成交时更容易成交学员。
培训圈的老师,也会以弟子费的高低来被评判他的江湖地位,所以,培训圈的老师的弟子费也是不断涨涨涨。
为什么喝喜茶的人,都喜欢晒一下朋友圈,除了味道品质本身,很大程度上,还是它的价格定位,如果它的价格降下来到10元以下,那些晒的人,也会不再有晒的欲望。
蜜雪冰城因为10元以下的价格定位,去满足不同的更大众的人群,一度说,我不嫌弃你穷,你也不要嫌弃我low。
(2)价格的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指病人在接受没有任何药用价值的治疗后,依然有很好的效果。
书中举到一个例子,一项研究中,两组参与者收到不同价格的两种镇痛药,一组人看到了高价的标签,一组人看到了低价的标签。无一例外地,高价格组的成员声称镇痛药非常有效,而低价格组只有一半成员认为药物有效。
我在多年前看了一本书《潜意识的力量》,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这么多年一直跟随着我,我也反复看了很多遍,有一段时间,我一度特别想成为专门研究这个领域的专家。
为什么没有学呢,因为学习这门学问学费要百万以上,这也说明了价格的声望效应,既得利益者会用高价格,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书中也曾经举到过一个例子,我印象深刻,作者约瑟夫·墨菲的一位亲戚住在澳大利亚,他患了肺结核,非常严重。
他的儿子希望他痊愈,他告诉他的爸爸,他最近认识了一位高僧,高僧刚从欧洲一个著名的神殿回来,这位高僧从神殿获得了一个具有神奇力量的小碎片,据说这块碎片来自中世纪一个真正的十字架上,无数的患者在触摸了这个碎片之后得到治愈。
最重要的是,为此他花了500美金,才跟这位僧人借来这块碎片。
当儿子把碎片递给父亲时,父亲几乎是一把抢过去,紧紧贴在怀里,默默祷告,安然入睡,第二天,他的父亲居然痊愈了。
这个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儿子的故事完全是编造出来的,你当然知道,并不是那块碎片救了老人,而是一种安慰剂效应,当然也是潜意识的力量。
过年走亲戚的时候,我的丈母娘就会特别问一下我,去我老婆那边亲戚,购置的礼品是多少钱一箱的,她不会管你具体买的什么,但是,只要报出的价格达到了她的预期,她就会觉的这是好东西。
(3)价格的锚定效应
当消费者要购买一件产品时,又不太了解这个产品的价格信息时,就会网上搜索,询问亲朋好友,多放调查。
但是,非常消耗时间,精力,买大宗物件时值得,买低价东西就不值得,这时,购物者会寻找一个参考点,也成为锚。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是关于这个锚定效应。希德和哈利两兄弟在纽约经营一家服装店。希德负责销售,哈利负责裁缝。每当有顾客看中某件衣服,询问价格的时候,希德就会装作听不清。
“哈利,这件西装多少钱?”
“42美元。”哈利回答。
希德会装作没听清。
“你说多少钱?”
“42美元。”
这时希德会转过来对顾客说,这件西装价格22美元,顾客会爽快地放下25美元,拎起衣服走人。锚定效应计划实施成功。
有一位培训师曾经分享一个购买领带的经历,他到一个店里想要购买一个领带,但是,刚进来的时候,服务员说,先生,我们新上的一款风衣,特别般配您的气质,买不买没关系,您试一下,这位老师试完,觉得太帅了,问多少钱,服务生说,100万。他吓一跳,心想。一件衣服买一辆奔驰车,还是算了,他说,不用了,我想要一条领带。
这时,服务生又说了,我们新上的这款皮衣,也是著名设计师设计的,限量最新款,您也试一下,买不买没关系。这位培训师一试,哇塞,感觉从来没有那么帅,又问了一下,这件皮衣多少钱,服务生说,40万。这位培训师想到,一辆奔驰E级轿车又没了,心想还是算了,不就一件衣服,不值当买那么贵的。这位老师说,我需要一条领带,你帮我找一条领带吧。
这个时候,服务生带他来到领带区,取出一款领带,老师问多钱,服务生答,10000块。这位培训师,瞬间觉得好便宜,拿一条。
然后匆匆忙忙离开了。心中还在想,奇怪,平时买一条领带也就1000块,今天花10000多还觉得便宜。价格锚定效应再次发挥作用。
这本书,只看了几十页,就有很大触动。关于价格,还有很多学问,和好玩的事情,以后再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