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外部环境风险(有5大驱动因素)

2022年中国外部环境风险报告,有5大驱动因素,中国如何化解危机

2022年1月15日,清华大学发布一份《2022年中国外部安全风险展望报告》,报告中清华大学智库明确提出,2022年影响中国外部安全的五大驱动因素。

 

第一,2022年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新冠疫情的叠加因素影响,成为中国2022年外部环境风险增加的第一大驱动因素。

第二,中国台湾问题,以及周边问题,会成为影响中国安全的重要驱动因素。

第三,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国际金融体系这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增加中国外部风险的一个因素。

第四,“一带一路”沿岸的中小国家,政治风险正在增加,这对中国的外部安全也是一大挑战。

第五,“恐怖主义”仍然是中国外部安全的一大挑战。

 

第一,2022年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外部环境在发生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叠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会使得中国在2022年的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面临更困难的情况。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以后,调整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更加侧重在科技和金融领域对中国发起竞争和对抗。2022年美国政府和国会已经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个人和机构的制裁令。例如,美国商务部和财政部对100多家中国企业机构和个人进行制裁,这说明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想在传统经贸领域、外交和政治等领域对中国发起攻击,根本没有多大效果。所以拜登政府认为,现在美国唯一能够战胜中国,或者唯一能够对中国取得优势的地方,就是创新型技术。美国出台竞争性技术的限制性条件,就是要杜绝中国的留学生到美国去,学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这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确实影响比较大。

另外,2022年新冠疫情能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联合国和世卫组织都发出了美好的期望,希望2022年新冠疫情能够终止。但从现在的状况来看,随着“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盛行和肆虐,西方世界已经躺平,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社会现在也面临着“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带来的巨大影响。所以,2022年新冠疫情到底能不能向一个好转的方向发展,谁心里都没有底。面对美国掀起的科技制裁大棒,再加上全球疫情肆虐,叠加因素的影响之下,西方国家为了甩锅,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科技制裁。这种情况之下,2022年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可谓是相当凶险。

 

第二,中国台湾问题以及周边问题。2022年的台湾问题,无论是大陆、台湾地区、美国,还是全球一些观察家,都认为2022年的两岸关系一定会比2021年更加凶险、更加复杂、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之下,随着中国大陆逐步加大对台湾地区的军事打压,很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爆发擦枪走火的风险。与此同时,美国又勾连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频繁在南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军演,这也使得中美之间的海上军事力量对峙风险也增大很多。所以2022年在中国台海地区的风险性,是一个非常大的诱因,同时东北亚问题,也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

朝鲜又试射超高音速导弹,马上就招来美国的制裁,而美国的制裁也势必会招致朝鲜的反击。这种情况之下,朝鲜半岛在去年年底所盛传的,可能会出台一个终战协议的说法,将会无疾而终,给中国东北亚地区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在中印边界有争议的地区,中印双方之间的对峙。虽然现在中印两国已经召开第14次军长级会谈,但是两国要想在2022年短期之内解决争端,是不可能的。印度的脑回路,往往又不能以常人揣测之,不知道印度会不会脑子一热,又一次在中印边界挑事,所以2022年在中国周边,中印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第三,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国际金融等全球性因素,对中国外部安全所造成的挑战。气候变暖问题在2021年10月30日罗马所召开的G20峰会,以及格拉斯哥气候峰会,已经展露无遗。中国虽然没参与,但是中国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一直秉承合作的精神。与此同时,在预防国际金融风暴这件事情上,2022年真有可能出现“黑天鹅”事件。比如,最近就已经出现苗头,土耳其的里拉一泻千里,以至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气急败坏地表示,土耳其里拉的贬值就是国外金融组织进行操纵的结果。土耳其是中东大国,如果没能控制里拉的贬值风险,真有可能由土耳其又一次引发欧洲国家,乃至中东国家的金融动荡,在一个地区引发金融动荡之后,一定会招来全球游资的共同围攻。这样的动荡情况下,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出现中断,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真有可能发生,这对中国的外部影响也将会很大。

第四,“一带一路”沿线中小国家的政治风险也在增加,最典型的就是今年年初,哈萨克斯坦因液化天气价格上涨而导致的“颜色革命”。中国“一带一路”经过中亚和中东,然后走入欧洲,其实“一带一路”所经历的地区和国家,都是一些比较动荡不定的地方。美国全力“打压”中国的情况下,一定不会让中国的“一带一路”继续发展。所以美国提出所谓的“新基建”计划,欧洲又提出“全球门户”计划。一方面,西方国家要在基础设施上与中国进行竞争,另一方面,在竞争不过的情况下,一定会故意捣乱,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五,“恐怖主义”仍然是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威胁。虽然2021年后,全球恐怖主义活动,好像在全球新闻头条消失,但是恐怖主义所带来的威胁,以及恐怖主义活动,仍然是中国不可忽视的存在。尤其是美国撤出阿富汗后,虽然是阿塔掌握政权,但是阿塔政权仍然只能对阿富汗的主要城市进行有效控制。问题是在广大的阿富汗农村地区,恐怖主义、尤其是“伊斯兰国呼罗珊”这样的分支组织仍然在活动。这种情况之下,在中国周边三股势力的存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

总而言之,清华大学的报告,可以说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清醒的报告。第一,这些风险都是客观存在,不管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是存在的,都必须得到正视。第二,既然这些风险都是存在,不能因为风险而去改变自己既有的战略,比如“一带一路”、中国重塑全球供应链等,这都是既定的战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要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就不能因为遭受一点挫折而退回,只能迎着风险,去破解风险。要想迎着风险去,破解风险,化解危机,就需要国家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的力量,化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只有这样,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当中,磨砺一个大国的崛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