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内生变量(数据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内生变量)

5月27日,“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暨智慧教育成果展览会”分论坛——新生态教育数据融合论坛在贵阳市白云区第十五小学举行。知名专家、学校相关负责人、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齐聚现场,共话智慧教育与教育数据融合的新生态实践探索。本场论坛还经行了线上直播,4000多名网友同步收看。

论坛现场

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健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数据赋能智慧教育新生态》的主旨演讲。黄健说,智慧教育新生态就是改变原来“由上至下”的信息化建设思路,突破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企业间的障碍,将数据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外生变量变为推动教育生态建设的内生变量,将数据作为“万物互联”的媒介和桥梁,采用系统的、整体的、平衡的、联系的思维,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企业多主体协同推进的生态。

黄健作主旨演讲

贵州将以“破界、融合、重构、赋能”四条路径建设智慧教育新生态,以数据中台为主体,围绕数据和业务两个维度建设数据生态圈、政策生态圈和应用生态圈,形成“一体两维三生态”的教育数据融合新模式。   贵阳市清华中学副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夏江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打破了学校之间的围墙,老师们可以相互通过摄像头、大屏幕或者平板,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学研讨,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课堂教学,让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在缺少师资的条件下,开足开启开好国家课程,为跨校、垮地域帮扶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

多媒体数据融合教学展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特聘专家、沐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曙辉教授围绕资源平台建设作了分享。他认为,技术决定战术,交互式可视化资源是未来课堂教学的主流,它是基于科学和可视化素材建设下或者新媒体素材建设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解放思维,提升课堂效率。可以通过打造IP级教育资源,把国内的主流的资源全部汇聚到平台上,建立一个垂直搜索的系统,做好技术嫁接,深入推进教育资源应用、开放、迭代、创新与持续。  在圆桌对话环节,对话嘉宾从学生视角出发,围绕李东昂同学的直观感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国际教育培训中心首席课程专家、贵州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首席顾问梁锡卿博士主持。

圆桌讨论

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小学教师龙怀兰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需求在不断的提升,这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也应顺势而为,转变教师主体地位,与学生互为主体,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结构,主动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课堂融合信息技术教学逐渐成为常态,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为师生互动架起了新的桥梁,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教师发展处主任杨冬宁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媒体、空间”是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只有通过“互动”,才能产生联系,只有产生联系,才能生成数据。全方位的互动,是数据与教学融合的基础,也只有全方位的互动,才能让课堂真正的成为一个生命的课堂,让教学生态生机盎然。  白云区十五小学刘佳洁老师现场远程连线白云区艳山红镇尖坡小学,两地学生同上一堂课,实时互动,为大家献上了一堂精彩的多媒体数据融合教学展示课。   “刘老师的讲解十分生动有趣,与同学们的互动也十分频繁,我还注意到现场还有很多智能设备,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讲解更高效、更新颖、更有趣、更易懂。”贵阳市第十九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李东昂观看完展示课后说。

步岚致辞

白云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步岚在论坛致辞中说,当下进入了“数智变、物致新”的发展新阶段,教育也必将迎来科技助力、创新驱动,智慧赋能的新时代。长期以来,白云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迈进十四五的新征程,白云区将建设高品质现代化教育强区,作为打造省会城市新中心的5个支撑体系之一,列入了重要战略,强力推进。要实现建设高品质现代化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必须积极推进智慧教育的发展,在利用技术手段创建教育新形态中积极探索,也将依托数据活化、数据扩建、数据融合、智慧互联网向构建教育新生态奋力升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