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央行宣布,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意在稳定外汇市场预期,防止人民币过快贬值。政策公布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幅有所收窄至7.089,但27日再次下跌至7.1630。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售汇,借以规避汇率风险和固定换汇成本。商业银行为企业做远期购汇业务时,需要向央行缴存一定比例的外汇风险准备金。
通俗讲,远期售汇业务是针对企业,不针对个人。
举例说明,假设一家外贸企业,在3个月后需要用1亿美元支付货款。此时企业手头没有美元,所以可以选择在3个月后用人民币换美元来支付货款,企业担心未来汇率波动,但又不想现在就购入美元,银行和企业提前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银行按照约定价格卖出外汇给企业。实际上,远期售汇的汇率并不是银行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而是经过计算得出来的,远期售汇的汇率=人民币拆借利率-美元拆借利率+即期汇率推算出来的。
银行跟企业做了远期售汇约定后,为了对冲风险,就会在市场上提前买入即期美元。但远期售汇的业务做得越多,买入即期美元也越多。供需一旦不平衡,物以稀为“贵”,美元相对人民币就容易升值,人民币就会贬值。为了抑制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央行推出了外汇风险准备金制度。
简单地说,外汇风险准备金就是银行在办理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时候,需要交一部分钱给央行。由于占用资金,支付准备金也相当于增加了银行的业务成本。但最终银行会将这部分业务成本转嫁给企业。由于成本上升,就降低了企业远期购汇的积极性,继而银行远期售汇业务量也减少了,最终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定。
可见,当汇率贬值幅度或者贬值预期较大的时候,央行可以选择调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反之,当汇率升值幅度或者升值预期较大的时候,央行可以选择调低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时隔2年,央行再次调高外汇风险准备金,意在缓解近期人民币贬值压力,从而稳定市场预期。“8·11”汇改至今,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共经历过5次调整,最近一次是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今年以来,美联储为抑制高通胀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到3%至3.2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创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
随着加息后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数据显示,1~8月,欧元贬值了12%,英镑贬值了14%,日元贬值了17%,人民币贬值8%。
在美联储强势加息和加速紧缩、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以更具弹性的波动方式应对来自强美元的压力。短期看,美国年内加息不会停止,9月27日,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1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67.5%,到12月累计加息125个基点的概率为64.9%!。
欧元已经在美国加息下被美元压垮,如今英镑的灾难性表现更加剧了人们对金融市场即将崩溃的担忧。但这场熊市还没有结束,投资者将受到美国利率快速上升的影响,更多负面消息会层出不穷。
降息通道的打开至少要2023年年末,这意味着美元在此期间,将持续不断走高。人民币汇率将因此继续承受压力。
央妈大幅上调远期售汇业务的风险准备金率,在目前的情况下,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民币过快下跌,但趋势的扭转取决于国内经济是否快速恢复、外资引入是否迅速增加、外贸出口是否大幅提升和美联储是否开启降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