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资金链断了意味着什么(,企业资金链断裂缘于哪般?)

有一位企业家说,他的公司一直都会留存一笔资金,这笔资金要保证企业能支付全体员工18个月的工资。还有另一位企业家在资金储备问题上也有类似的谨慎态度,他的英语培训企业因业务受限不得不大规模裁员,他潇洒地给全部被裁员工支付了赔偿金,然后宣布企业转型。支付几万人的辞退赔偿金,可需要一笔巨额的资金啊,他的企业哪来这么多钱呢?这位企业家说,他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天,企业一直预留着这笔钱。

企业经营向好的时候,销售增长会掩盖许多问题,增长会让企业资金链雄壮有力。反之,企业经营落魄的时候,销售萎缩会暴露企业存在的许多问题,尤其会暴露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资金链紧张一旦触碰到临界点,衍生出的问题犹如雪崩,来得突然、迅猛、激烈。

资金链的问题,说穿了,就是钱的问题。企业经营无非就是在花钱与挣钱之间震荡。挣得多,花得钱,企业太平。挣得少,花得多,企业陷入困境。

企业由小做大,总要经过二三十年时间,二三十年的时间内市场有几番起落再正常不过了。没有经历市场衰减考验的企业称不上是优秀的企业,没有经历市场衰减考验的企业家称不上是真正的企业家。市场衰减给企业带来的阵痛就是钱不好挣了。企业资金短缺的时候是检验企业家能力与道德的时候。

 

人们常说,患难见人心。面对市场衰减,企业居危难时的表现能反映企业老板的人品与操守。当我们赞叹这位英语培训企业的企业家富有责任心的时候,大家可曾想过呢,企业家的责任心其实也是居安思危的事业心。这份事业心的意义在于,企业在危难时仍会坚守底线,就算退场,也要留下一个完美的背影。这份底线坚守足可让企业家以及他的企业赢得社会的普遍尊重。

善良、责任、荣誉之所以夺目,是因为有丑恶、推责、纵欲做陪衬。有企业家在资金问题上未雨绸缪,也有企业家在资金问题上竭泽而渔,他甚至不惜坑骗客户、供应商、投资人以及员工,所有利益相关人的钱他能骗的骗个遍。

现在烂尾楼问题牵动了社会的神经,居民住宅楼普遍采用预售制,楼没盖完,房(或部分房)就卖出去了,资金就到手了,这楼怎么还会烂尾呢?很遗憾,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我认识的几个朋友就被烂尾楼难住了。

烂尾楼对准业主的打击是根本性的,阖家六个钱包都给人掏空了啊!中国的老百姓是最本分的,他们努力工作,万分节俭,好不容易凑钱买一套房,如果这房成了泡影,他们该如何走出悲痛呢?烂尾楼断供事件或将是一个转折点、一个分水岭,人民群众受到了教育,终将吸取经验,以后“空手套白狼”的生意只怕都不好做了。

从表面看,烂尾楼这事大概缘于两个原因:一是没钱了,二是钱没了。两个原因的相同点是开发商无钱盖房了,不同点是,“没钱了”是经营层面的原因,“钱没了”则要审视开发商是否涉嫌违法犯罪。

预售制的场景下还出现烂尾楼,大抵是因为“钱没了”。房地产企业的钱为何没了,这里面有很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姑且不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摩房企老板的私心,权且认为房企只是因为无序扩张把资金链搞断了吧!

 

没钱了,是一个企业走向没落的宿命。企业经营不善,自身就不会有造血机能,自身没有造血机能,自然也不会吸引到股权与债权资金进入,没钱了,企业关门大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与“没钱了”相比,企业因“钱没了”而倒闭,真真让人扼腕叹息。大家有一个错觉,总以为因“钱没了”而倒下的企业只是运气不好,果真如此吗?一家负债超过万亿的房企罔顾房地产调控的事实,仍旧推高杠杆疯狂拿地,它的老板已然知道自己的企业资金链紧张,仍坚持歇斯底里的分红。这说明了什么呢?

按理说,企业前景看好、大肆扩张之时,分红应从缓从紧,以便把资金留下来做资本,赚更多的钱。老板不管不顾,急急忙忙操作分红,这分明是对企业发展预期不抱奢望。既然没有太好的预期,企业老板又何苦推高杠杆疯狂拿地呢?这样反常且相悖的举动本身就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逻辑混乱,当然也反映了企业老板急功近利。

 

有一个例子很值得一说,华为公司这几年处于相对困难时期。华为公司的资金管理做得怎么样呢?2016年,华为的资产负债率达到峰值68.4%,此后一路下降(2019年略有反弹)。从2018年至2021年,华为公司的总借款持续增加,可资产负债率却在持续降低。这一正一反的变化很有讲究,它说明华为在债务管理与资金管理上的平衡做得是到位的。

企业经营不好的时候,要提防“没钱了”;企业经营好的时候,要提防“钱没了”。企业没钱了,主要是经营的责任;企业钱没了,主要是投资的责任。不管是谁的责任,没钱了与钱没了都是企业不堪承受之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