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和楼市虽然是不同的两个市场,但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买卖自由的开放市场,都可以用来投资,有牛市也有熊市,有大涨也有大跌,大资本都可以炒作,都直接影响民间资本的去向……所以,股市的规律对于楼市,也很有借鉴作用。
股市见顶崩盘前,有哪些预兆呢?
1、“鞋童效应”,民间资本大量进场,新开户达到新高。
所谓的“鞋童效应”是指:证券交易所门前刷鞋子的“鞋童”都把钱投入到股市,想要从牛市上涨中赚钱。连一个刷鞋子的钱都进了股市,新开户到达了一个新高,还有什么钱没进呢?可见,民间大部分资金都已经进入了股市。股市玩的就是钱,后面没人接棒了,股市必然下跌。
楼市大跌预兆:
现在能买房的都买了房,不能买的也不想买了。我们国家大多数老百姓的钱都集中在楼市里,甚至要集中“六个荷包”的钱,拼命去买房,能拿出来的钱都拿出来了,后面还有谁接棒呢?楼市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人卖,就有人买。没人买,二手市场不繁荣,这个楼市持续不了多久。
2、大资本有序撤离。
每次大跌前,大资本都在拉大盘股,让大盘看起来不那么差,甚至还会创新高。而让一些外围资本从炒作起来的股里徐徐撤出。这些股一般盘子相对较小,跌起来速度很快。如果直接暴跌,那就会跌停,大资本也撤不出来,深度套牢,损失惨重。而大盘股,如中国银行、中石油、中石化,这些股盘子巨大,跌也跌不到哪里去,就算是股灾,一般也不会跌停,大资本可以从容撤退。
楼市大跌预兆:
现在一些楼市大佬已经开始逐渐撤出楼市。比如李嘉诚卖掉大量大陆、香港楼市资产、王健林清理楼市资产、碧桂园转型高科技和农业、许家印转型大健康、国运产业等等。这些大房地产公司转移结束,也就是意味着楼市下跌模式的开始。
3、股市创新高,但逐渐上涨乏力。
股市市值实现新高,达到一个从所未有的高点,但是,上涨幅度开始趋缓,就像一个弧度向上的弯弓。这说明主力开始犹豫,新资本进入缓慢。
楼市大跌预兆:
不断有新楼王、新地王出现,但是,出现频率降低。大资本也在观望,变得较为谨慎。
4、无量上涨。
股市不断创新高,但是,出现量价悖离。价上去了,量却没上去,也就是无量上涨。
楼市大跌预兆:
楼市还在创新高,但新开盘却越来越少,老百姓二手房交易热情不高。当前,二手房交易量出现断崖式下跌。
5、政府吹风和干预。
每次大跌前,都会由政府出面劝诫百姓“股市有风险”“要理性投资”。实际上,就是告诉老百姓,股市要跌了,你们不要再进来了,赶紧跑。
楼市大跌预兆:
政府出面制定限购措施,告诫居民“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也就是告诉老百姓,房子要跌了,风险很大,有一两套住住就行了,不要炒了。
6、股王新高。
有些股被疯狂炒作,甚至出现几十个涨停,离奇的上涨形成股王。比如,中国中车、茅台股份等等。
楼市大跌预兆:
一些企业拿地不计成本,疯狂拿地,楼王频现。
7、中长期K线形成下跌趋势,技术形态恶化。
周K线和月K线出现下跌形态,且跌破支撑位。这意味着,牛市基本结束,再难回头。
楼市大跌预兆:
从二手房交易量数据和房价数据来看,楼市的数据形态不佳,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下跌趋势,但是涨幅已经明显萎缩,中期有下跌的可能。
8、牛市持续较长时间。
牛市持续的时间越长,下跌的可能性越大。资本玩家大幅赢利有变现的冲动需求。
楼市大跌预兆:
中国楼市已经持续30多年上涨,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涨不跌的楼市。
9、杠杆高企。
在牛市里,很多人冒险加杠杆炒股,有的杠杆率达到400%。一旦股市下跌,这些人被迫平仓,这会让股市出马现非理性急速下跌。
楼市大跌预兆:
中国人买房的杠杆率非常高。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表示,中国家庭杠杆率已经升至接近50%。如此高的杠杆率,一旦楼市下跌,就会出现居民非理性抛房,导致楼市非理性下跌。
10、垃圾股也多次涨停。
在牛市里,只要是只股,只要有点题材都会疯涨。甚至垃圾股ST股,都会出现数十个涨停。这说明,股市炒作题材缺乏,呈现非理性炒作,股民盲目跟进的特征。
楼市大跌预兆:
由于国家限购,很多楼盘只要一开盘,立刻就会出现疯抢。就算是这个楼盘位置比较偏,配套不全,很多人也会不遗余力地购买。这并不意味着楼市火爆,而是由于限购导致一手房和二手房的价差,“买到即是赚到”的思想作怪。
11、分析师看多股市,老百姓也看多股市,市场情绪热烈。
每次楼市大跌前,都有一些无良的分析师在吹股市市值不算高,认为股市仍然有上升空间,从而鼓励老百姓入市。老百姓也生怕错过牛市,购买热情高涨,并且形成共识。
楼市大跌预兆:
现在,仍然有些专家在吹捧楼市,认为国家经过两年的调整,已经到了即将放松调控政策的时候。所以,房价将会出现新一轮上涨。老百姓也有相似的看法,认为政府调控以往都是半途而废,而且近期出现中美贸易摩擦,需要放松调控,所以,房价还有上升空间。
从股市大跌来预警楼市,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我认为:
由于国家的介入,楼市不可能出现巨幅暴跌,形成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级别的调整。但楼市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比如部分三四线城市出现40%左右的跌幅,一二线城市整体出现20%左右的跌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