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风险与收益。
关于两者的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
A,高风险低收益,
B,高风险高收益
C,低风险高收益
D,低风险低收益
这四种情况罗列在一起,但类型不同,不能混淆在一起,务必要搞清楚。
第一种类型,B和D,主要特点是,后者不是前者的结果。后者是外在与前者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补偿。
高收益并不是因为高风险,相反因为是
高风险,所以需要高收益补偿,这里的补偿只是理论上的,并不是说只要做高风险,就一定高收益。
举个例子,如果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3%,股市多少才是合理的呢?我们知道,股市和国债相比,风险更高,所以这就需要给比债券更高的收益率才有吸引力。比如股市收益率6%(大约16倍市盈率)或者更高才是合适的。
如果股市收益率也是3%(大约33倍市盈率),那就不符合高风险高收益这个原则,大家就会抛弃股票买入债券。
有人坚信一个理念,高风险高收益,并错误的理解为,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必然,只要高风险,就能高收益,要想取得高收益,就一定要去做高风险的事。
实际上,往往高风险体验到了,高收益不仅没有,反而招致亏损。
其实,要想取得高收益,不需要高风险,反而是只有低风险才能取得高收益。
这就是下面讲的第二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A和C,主要特点是,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因为前者,所以一定是后者的结果。
因为投资标的是低风险,所以未来一定是高收益结果。
因为投资标的是高风险,所以未来一定是低收益结果。
可能与我们常规的认知不符。
怎么会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事?如果真有这种好事,那还不被人疯抢。
怎么会有高风险低收益的事?如果真有这种坏事,哪个傻瓜会投资呢?
理论上,逻辑上,不应该,但投资中处处碰到。
全指成长指数,市净率2.9倍,历史高点4倍,历史低点1.2倍。如果在这个位置介入,向上有30%上涨空间,向下有58%下跌空间。
这里的位置,就是高风险低收益。
全指价值指数,目前市净率0.62倍,历史最底点就是现在,历史最高点2.8倍,次高点是1.4倍。如果在这里介入,哪怕回到次高点,也有130%的涨幅,而向下,即使有,空间也非常有限了。
这里的位置,就是低风险高收益。
投资中千万不要用“高风险高收益”这句话来麻痹自己。
要想高收益,只有处在低风险的位置才能取得,高风险只会让你低收益甚至没有收益。
理性的投资,是寻找那些低风险高收益的标的和机会,回避那些高风险低收益的标的和机会。
这就是投资的精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