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股东类型怎么选(决定股权比例的4因素)

昨日,一个朋友问我,他现在要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作一个项目,目前包括他一共有5个合伙人。其中3个人全职,另外一个兼职,还有一个老板只投资,其他的情况简单描述了一下,他问:现在5个人的股权该如何分配好?

不是全职的2个人是同一家公司的,一个是老板,一个是运营负责人,老板出了钱也只是占小股,运营负责人主要操盘提供资源,从贡献来说会比老板更大,但最好不要让老板知道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其实,如果要争对他的情况设计出一个全面的方案,会涉及很多因素。但我先让他告诉我一个事情,这5个人当中,他们分别是哪种类型的股东?他们是什么诉求?

我们都知道股东拥有的权利是股东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股东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简单地说就是:财产权(钱)和话语权(权)。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有句名言:“财富带来痴迷,权力带来疯狂”。但每个人的诉求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案列中的老板,就只给这个项目投钱,也不参与公司管理,他就只想以钱赚钱,求钱不求权。所以我们根据股东对钱、权诉求强弱的不同,对股东进行分类。

股东分类

4类股东诉求表

A型股东,这种类型是所有企业家的梦想,所有人都想成为像比尔•盖茨那样的企业家,自己创立公司,并从头到尾控制公司。但现实世界中,这样的企业家并不多。在创业过程中都要求创业者在财富和公司控制权之间做取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须要吸引外部的资源、资金、人力,让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更高的估值,利润等。对财富的渴望和对公司的控制权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创业者必须要用财富和控制权作为交换条件,换取公司更大的发展。

B型股东,在“钱”和“权”无法做到兼得的情况下,大多数创始人股东会选择对控制权的倾斜。比如京东CEO刘强东,他之前在一档栏目中说道:“如果不能控制这家公司,我宁愿把它卖掉!”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约瑟夫·弗洛姆曾说:“如果有一项权力企业家非争不可的话,我想只能是控制权了。”公司控制权是企业家掌控企业的根本权力,它决定公司的命运。

C型股东,如果说创始人股东往往把控制权排在第一位的话,那么员工和投资人则会做出相反的选择——对钱的强诉求+对权的弱诉求。这样使得不同的股东具有了互补性,也奠定了合作的基础。

D型股东,对钱和权都是弱诉求的人,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存在的,有也是极少数的。

经过朋友的描述,了解到全职的3个人都是核心,都是希望对公司的钱或者权有掌控的,但具体他们是A还是B,需要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但剩余的2个人都是属于C型股东。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主要是针对B型和C型的股东会制定相关的协议,进行约束,后面我们会专门讲到这部分内容。

决定股权比例的四因素

我们之前在创业公司股权设计五大原则中提到,第二个原则是明确公司内部角色原则,一开始公司有几种角色必须要清晰而明确——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员工、外部投资人。股权比例不合适,是股权结构设计的硬伤,也是导致创业团队分家的重要原因。那么决定股权比例的因素都有哪些?

 

1、创始人身份股,是指CEO身份应该获得的股权比例额度,是其独占的。主要是因为在创业项目发起时,CEO往往是牵头人,是创意的来源,其对该创业项目最具有使命感,这样的人如同华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马云。在比例上,该配额参考值为25%,如果是3人以上团队,该配额不应低于20%。根据早期发起人的多少,可上下浮动10%。

2、发起人身份股,是指合伙人身份应获得的比例额度,这部分是均分的。均分就是吃大锅饭。在这里各个合伙人一起创业,应无论职务、出资一律平均获得该配额的股权分配。这部分比例,一般为10%左右。

3、出资额,是指现金出资以及渠道资源等能评估作价、能获得的股权,不包括来自外部的天使或种子投资,仅仅考虑全职的发起人的出资。对于这部分股权比例的额度,各发起人按照实际出资比例获得分配,一般来说该部分所占的股权比例应不超过20%

4、岗位贡献股,是指发起人所在的岗位,能给创业公司带来的预期业绩贡献。能够获取这部分股权的,应该为全职创业的发起人。该部分比例一般为45%。根据发起人职位和公司业务导向,确定各自比例,可在均分原则上进行浮动调整。如果是兼职,则只能是该岗位全职的20%股权,其余待全职后可分配。

对于朋友的问题,有一个大致建议:

3人全职的创始人,总的持股比例可以在60%-70%,其中一人担任CEO;兼职创始人会有一些资源支撑,持股比例10%-20%;投资人前期投入启动资金,其他人基本不用太多投入,持股比例10%-15%;考虑到未来发展,他们也许会用股权形式开展合作,快速打开市场,还有员工激励,预留10-20%,由CEO代持。

由于各自擅长的能力不一,每人具体出资多少没定,具体股权分配,他们需要进行协商,当然还是要遵循我们股权设计的5大原则:

(1)股权比例适当;

(2)角色清晰;

(3)股权架构干净;

(4)明确权和利,做好预期管理;

(5)避免极端股权架构

对于公司控制权,看他们注册什么公司,再看用什么方案会更好。下一期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股权分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