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推动内外循环双向互促、供给需求协同发力,3月29日,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在京召开。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内外贸一体化支持政策,大批兼营外贸和内贸的企业成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畅通双循环的主力军。
企业不再单独依靠出口或者内销,内外贸一体化意味着国内国际双渠道发展。有专家认为,内外贸一体化试点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将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布局双循环,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多措并举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由于国外国内产品标准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内外贸企业经营指向相对分割,内贸企业专注国内市场经营,外贸企业专注国际市场开拓。有的企业“两条腿”走路,生产的外销产品和内销产品,在技术、质量、标准上也存在差异。
为破除内外贸一体化制度障碍,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内外贸一体化支持政策。今年年初,商务部等14部门办公厅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重庆、新疆9个地区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就提出,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3月29日,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推进贸易强国的重要任务。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扎实推进内外贸一体化重点任务,着力完善内外贸制度体系,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实施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行动,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地方政府在推进方案落实落地也先后出台了内外贸一体化支持政策。3月中旬,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提到,促进境外经贸合作区提档升级,推动合作区与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国际物流节点等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力争3年内累计带动国内货物出口500亿元以上。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标杆企业,加快“好品山东”遴选标准(技术文件)制定,支持外贸企业加强自有品牌建设。
3月27日,上海市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按照市委要求,扎实做好利用外资和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原则同意《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和《上海市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并指出,要切实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方案落实落地,抓好标准一体化,发挥重点地区制度创新优势,实现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要抓好市场一体化,发挥上海优势,帮助外贸企业“转进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要抓好监管一体化,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内外贸资源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
搭建内外贸供需对接平台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中,构建内外联通现代物流网络成为共识。乌鲁木齐海关通过建立法规政策清单,为内外贸企业一体化发展提供法规政策保障,进一步拓展综合保税区、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自贸试验区(申建中)、监管仓库等各类平台功能,丰富业态模式,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用,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便利的硬软平台条件。在支持中欧班列以及多式联运发展、促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山东正积极打造多式联运“山东模式”,推行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布局省内集结中心,积极发展“班列+电商”“班列+邮件”“班列+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
3月28日—30日,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在上海虹桥举办,展会上越城区共组织170余家企业抱团参展,搭建“越时尚越世界”内外贸一体化专区,喊出“内外贸融合,双循环驱动,一体化发展”的新口号,展出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
搭建内外贸供需对接平台,不仅提升了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内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积极性,更是刺激内外贸市场对接活跃,融合加速,规模持续扩大。大批兼营外贸和内贸的企业,成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畅通双循环的主力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